作为2018年“上海工匠”,南区局客户服务专家吴文巍进入公司21年来,成果累累。从一名一线服务员到一级电信服务专家,吴文巍说,他始终在思考用户需要什么、电信发展需要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问题,如果能追着问题跑,不断寻找答案,那么,在不经意间总会看到惊喜。
从豆浆网到武康模式
“豆浆网”是吴文巍在2015年开设的一个便民服务网站,这个网站都是实用的信息检索系统,从“电视”“电影”“戏剧”到“报纸杂志”“健康养生”“美食烹饪”,甚至还有防诈骗提醒的专用链接。坚守在服务一线的吴文巍发现来营业厅办理业务的老年用户中不少人对互联网感到好奇,但又无从下手。
实际上,早在2012年,他就悄悄开展了“互联网+老年人”的调查研究,从武康社区入手,他发现,社区老龄化程度达35%,高于上海平均水平,社区依靠志愿者为老人服务的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老人的文化娱乐需求。
吴文巍一边进社区通过志愿者服务形式走近老年人,一边走访智能硬件研发企业,寻找可应用于解决老年人生活难题的方案。
在他作为志愿者的过程中,他发现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是“学会上网”,于是,他和吴文巍工作室的成员一起设计并注册了“豆浆网”,将老年网民最常用的网站链接分门别类制作成入口,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傻瓜式”搜索。
同时,他为武康社区设计了一套“智慧养老模式”——通过智能手环、电子拐杖和电子床垫等智能硬件对老人的心跳、血压进行实时监测,数据一旦超过警戒线,会及时提醒子女注意老人。智能床垫、智能心电检测、烟雾报警、智能手环等养老智能硬件融合了上海电信的通信模组、云平台以及第三方传感器,经过多次优化后,于2016年开始正式通过社区向有需要的老年用户家庭推广。由吴文巍和工作室成员上门逐一辅导,确保所有设备老年用户能用会用。
作为首家智慧养老模式的落地点,武康社区被上海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经信委中国健康物联网产业联盟养老专委会评定为上海市智慧养老示范基地。
“总能有解决方法”
漕溪北路营业厅年客流量超过40万人次,年业务受理量超过80万件次,经常面对诸多疑难杂症,这“逼”着吴文巍时刻思考。
漕溪北路营业是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临柜五分钟”的营业厅,即柜台服务员与用户交流只需2分钟,系统操作只需3分钟。这是吴文巍在面对用户激增时被“逼”出的方案,他主动请缨接下“业务受理2+3”试点项目的统筹,在海量数据中找出痛点简化流程,把“e家套餐”的流程从10分钟降到5分钟,得到集团公司肯定。
“总能有解决办法”是吴文巍的口头禅,“电信产品众多,业务专业性强,营销活动复杂,营业员处理困难,如何为营业员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精通计算机的吴文巍想到了单位的局域网,“局域网存储量大、数据更新方便,且全员共享。”有了这个想法,吴文巍很快组建研发团队,信息搜集、数据整理、系统架构,一个月后,吴文巍带领团队在局域网里上线了“电信业务查询支撑体系”。之后,又将“10000知识库”系统融合进来,营业员工作效率提高了,成果在公司得到推广。
吴文巍前行的脚步并未停下,他积极推进电信产品在不同行业的应用。2016年,上海经信委、卫健委等部门策划成立中国健康物联网产业联盟,吴文巍敏锐地感知到这是电信产品走进行业的好机会,他利用业余时间参与联盟的组建,推广电信云、上海电信宽带业务。近年来,他还积极与双创园区、创业团队等结对,助力科技研发,消防机器人、共享送餐、健康智能穿戴等创新成果获得各种奖项。
如今的吴文巍虽然繁忙却依然坚持带教徒弟,在参加“高师带徒”项目过程中,累计带徒15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