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60万家庭宽带用户,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幸运的宽带用户。因为他们成为了自家宽带的真正主人,拥有更大的掌控权,可“提速1小时”,也可以“为游戏加速”,又或是“防止他人蹭网”“保护孩子上网”,每一个个性化服务和应用,在手机App上即可“随叫随到”。
这一切都得益于这60万家庭安装了与众不同的SDN网关,而这种由“软件定义网络”技术赋能的新型智能网关,可以让用户获得更加灵活、优质的使用体验,为运营商开拓极其广阔的新业务蓝海,并大大提升运营商在互联网、通信服务生态中的地位。
SDN网关是由上海电信自主研发、中国电信独家商用的下一代智能网络产品,即便在全球运营商范围内,该产品也保持技术领先。
SDN网关,电信独此一家!
Part1:一个了不起的网关
SDN,是“软件定义网络”的英语单词首字母缩写,在云计算大数据时代,SDN网关就是通过软件集中控制网络编排方式,推动家庭网关的控制能力“上云”,从而降低对网关硬件的处理能力要求,同时实现业务的快速部署。
要起势!
上海已有60万用户用上这种智能新型的SDN网关,根据集团计划,全国范围内,广东、浙江、安徽、河北四省将加入推进SDN网关规模化商用行列,增加中国电信在宽带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力。目前浙江省公司已经开始行动,率先在上海以外首个开启SDN网关试点商用。
SDN网关项目得到时任集团总经理杨小伟、刘爱力,以及现任总经理柯瑞文、副总经理高同庆、刘桂清和科技委主任韦乐平等领导的积极支持。柯瑞文强调:“要扩大SDN家庭网关的试点范围,强化对家庭终端设备的软件开发和流量入口管控能力,支撑智慧家庭生态化发展。”高同庆则评价:“SDN网关实现了‘网络价值可感知’,鼓舞我们更好地做好基于SDN网关的增值业务。”通信业专家、集团科技委主任韦乐平一直认为SDN是未来运营商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关键之一,他对上海电信团队自主研发SDN网关非常支持,多次鼓励团队尽快实现“SDN网关的规模化发展”。
公司总经理马益民指出:“SDN网关项目,构建起软件和系统架构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可管可控的开放能力,成为其他运营商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自主研发芯片级解决方案
SDN网关被如此看重,究竟有何魅力?
SDN网关研发团队领头人、网发部挂职总经理助理夏俊告诉记者,过去电信网关产品核心由第三方厂商开发,标准和产品特性容易被竞争者复制,而且由于网关终端差异大,业务部署非常繁琐,“需与每个厂商、每个版本适配,全网近百个版本,严重影响业务发展。”
上海电信自主研发的SDN网关产品,是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与芯片直接对接融合的解决方案,核心模块由上海电信自主研发,通过网关业务功能云化,充分发挥网关产品的灵活性和平台价值,实现“一个版本、一次适配、全国通用”,提升业务更新速度,同时延长网关终端生命周期,降低装维成本,不久的将来现有天翼网关只要通过软件升级即可摇身一变成为更智能的SDN网关。
目前,SDN网关解决方案已获得博通、MTK、海思等主流芯片厂商,以及烽火、中兴、海信、百卓等网关厂商的支持,完全具备大规模商用的条件,并能够完美兼容千兆光网、IPv6、WiFi Mesh组网等先进技术潮流。
对于装维人员来说,SDN网关的安装无需配置,自动上线,支持“即插即用”的快速安装;对于网络层来说,SDN网关可以激活CDN的海量服务能力,实现网络流量的智能调度;对管理层来说,SDN网关通用性强,堪比互联网产品,能更高效地实现对网络、用户和业务服务的平台化一点管理;对业务运营人员来说,SDN网关二次技术开发难度小,采用“流表”开发,即可实现新业务的快速调配和上线、迭代;而对中国电信数亿万计的宽带用户来说,有了SDN网关,他们申请游戏加速、防蹭网、宝贝上网、上网加速等业务时,都可以做到手机App上“即开即用”,未来,SDN网关平台上还将有能力承载更多创新业务支持智慧家庭。
“SDN网关是电信宽带保存激增,提高用户黏性的利器。”网络发展部网络规划处副处长吴飞认为,“自主研发核心模块让SDN网关的根深深地扎在了电信的土壤里,并有条件依托这个平台和基础培育出互联网式的广阔生态。”吴飞举例,如果某个省公司想出来一个好点子、好业务,就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在全国快速复制推广,“就算一些微创新是小打小闹,我们也要让它‘闹’起来,让每个人的创新成本更低。”再比如宝贝上网业务,可以让家长自主设定孩子上网的时间,包括手机上网的时间也能设定。
Part2:漫漫研发路
对于上海电信宽带用户来说,SDN网关是2018年初刚刚上线的新产品。而对于研发团队来说,全新的开发领域、漫长的研发历程、从实验室到规模商用的一路坎坷,夏俊记得,直到2018年下半年完成千兆网关规模商用后,他和团队心中才算踏踏实实蹦出了那个词——“稳了!”
第一年,跑通芯片层
时间回到2015年8月,夏俊忽然接到时任上海NOC主任杨炳丰打来的电话,电话中只是问他,“有没有兴趣做一个网关”,并希望在新网关中引入SDN技术。
于是,杨炳丰、夏俊、周学明、廖江等迅速进行了小范围讨论,大家一致觉得,SDN的方向可行,但能不能做成谁也不知道。
说干就干,没有启动会的声势、没有誓师的豪言,SDN网关核心团队开始走上了漫长的研发之路。所有团队成员从零开始,学习SDN技术资料,从兄弟公司借调技术人才,并于2016年1月在PC机上实现了SDN网关的原型验证。
虽然从PC机上的软件到万千用户家中的商用网关,其中依然阻隔着千山万水,但研发团队大胆地将矛头指向了网关最核心的芯片层。在与芯片公司技术交流过程中,对方公司的工程师对SDN网关的想法纷纷表示,“听也没听说过”,而大型芯片公司也没有意愿支持运营商开发这种全新的产品。
好在,芯片公司联发科(MTK)表示愿意支持上海电信试一试。2016年5月,夏俊团队终于拿到了MTK的开发套件,并与MTK南京研发中心合作,进行芯片级的软件调试。3个月后,好消息传来,MTK芯片上跑通了! 随后,芯片研发遍布全球的博通芯片也跟上了,为了解决SDN底层问题,夏俊团队与博通国内技术团队反复研究,关键问题上还得到了博通以色列研发团队的支持。之后,产业链上的其他芯片公司包括海思、中兴微电子、Realtek等都开始跟进。与海思芯片的对接,夏俊团队仅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
第二年,啃“产品化”的硬骨头
与网关软件核心研发相辅相成,SDN控制器平台于2016年搭建起来,这是SDN网关的云资源平台,对SDN的规模化商用极其重要。
2016年下半年,研发团队开始向着商用目标和产品化迈进。“这个过程中,开发量很大,很多问题都是从来没遇到过的。芯片公司帮不了我们,平台研发伙伴也帮不了我们,我们的研发进度缓慢,必须一块骨头一块骨头啃。”夏俊回忆,那时是团队研发的“黑暗期”,但也正是这个阶段的积累,最终形成了最核心、最差异化的技术竞争力,这也是竞争者难以超越的地方。
第三年,规模商用
2018年春天,百兆级SDN网关产品完成开发,开始量产,上海电信用户开始安装第一批试商用SDN网关。很快,用户规模悄然上升至2万,与此同时,实验室里遇不到的各种情况,一些万分之一、数十万分之一概率的问题开始出现。
四五月间,研发团队身上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就拿上海NOC来说,SDN网关上线前,每天只有为数不多的问题协调单,上线后,单子飞涨四五倍,上海NOC一下子有些“hold不住”了。
那段时间,研发团队常常需要深入一线,向徐珺、周纪东等装维专家取经,从实验室来到用户家中实地测试;同时,面对芯片端的bug,团队又要与芯片厂商远在欧洲的技术专家开电话会议,与芯片公司商讨软件升级;有时,团队遇上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却发现是由网关厂商设计上的瑕疵造成的。那时,SDN网关的版本不停快速迭代,让网运部的同事都感到惊讶。
“那个非常时期,我们和装维人员有个群,一有问题,他们可以现场直接反馈给我们,而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夏俊说。
2018年7月之后,虽然SDN网关版本依然在不停升级,但夏俊和小伙伴们心中有了底,对自己开发设计的SDN网关产品的大规模商用和全国推广都有了足够的信心和技术、市场验证。
“今年,我们还会推出很有杀伤力的新功能。”夏俊信心满满地说,SDN网关的设计思路与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很像,“就是为了让用户感受到咱们电信的产品和服务,为了构建电信自己的生态圈。”
目前,网关SDN化、网关及控制器平台核心业务安全等关键技术已经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可以说在SDN网关技术生态上深深地打上了上海电信的烙印,这代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