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博会的电信服务人员中,有一支“红马夹”队伍,他们是公司的志愿者团队。进博会前夕,公司组建了一支来自各个部门的213名志愿者团队。进博会期间,有4名志愿者来到现场,不仅提供通信服务支撑,同时也会提供一些便民服务。志愿者们,看上去干的是一些“杂活”,却发挥着重要的穿针引线作用。
自掏腰包帮外国用户充值
公司的4名志愿者分布在国家会展中心东南西北4个厅的电信服务点内。北厅是唯一可以受理电信业务的服务点,因而也是最忙的一个服务点。开幕不久,北厅志愿者电渠中心的戚春林迎来了第一个服务对象——卢旺达展商Diego。Diego想要办理一张上网卡,对于国外用户,服务人员首先会确认他们的手机制式是否与电信卡匹配。为此,戚春林与电信工程师对Diego的手机进行了测试,果不其然,Diego的手机不支持使用电信卡。作为首次进行志愿服务的戚春林有点泄气,她觉得自己没有帮到Diego。但让戚春林没想的是,Diego提出了购买手机的请求,他解释道,自己被戚春林的热情接待和电信魔都卡的优惠套餐深深吸引。峰回路转,戚春林为Diego激活了手机和上网卡,并帮助其注册微信账号。就在创建新微信账号的最后一步时,戚春林却被收不到手机验证码给难住了。原来,魔都卡中不包含赠送短信的内容,即便是用户办理了新卡,在没有充值的情况下便无法收到短信。为了让Diego尽快使用上微信,戚春林自掏腰包,为Diego充值了10元话费。
东厅志愿者NOC的李晓然则遇到了一件“趣事”。11月7日,两位外国参展商来到东厅,李晓然用英文与对方交流后发现,他们只会用英文说“Yes”和“No”。根据前几天的服务经验,李晓然推断他们可能需要某种物品。于是把他们带到便民服务箱前,一一拿出充电器、充电宝、便签纸等,但对方都回答“No”。借助翻译软件,李晓然尝试用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多种语言与他们交流,但对方都听不懂。就在这时,他突然看见他们两人头上戴的花帽,很像新疆少数民族的服饰。李晓然灵机一动,边用肢体语言比划,便问“Are you beside Xinjiang?”(你们在新疆旁边吗?)听到新疆两个字,对方激动地连连点头说“Yes”。联想到新疆附近的国家可能会说俄语,李晓然再次借助手机上的翻译软件翻译出的俄语,这才帮助他们解决了办理电话卡的需求。
小小便民箱传递电信温情
除了提供通信服务,志愿者们还专门配备了一个“万能”的便民箱,里面有便签本、体温计、老花镜、血压计、针线等各种五花八门的物品。进博会第三天,一位俄罗斯参展商经过南厅服务点时,在便民服务箱前停留了许久。原来,这位俄罗斯友人平时经常需要测量自己的血压,但进博会那几天一直都没有时间测血压。南厅志愿者移互部的瞿艳萍将他带到休息区,为其测量了血压,好在一切正常,让俄罗斯友人松了一口气。
只要在场馆,志愿服务就一刻也不曾停止。因为展馆内人流较多,第一天,大家都错过了午餐时间。为了让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及时吃到热乎乎的饭菜,这些志愿者承担起了各自服务点的排队买饭工作。除此之外,为了配合组委会、公司各部门以及观众的需求,志愿者们每天都会多次往返于各个服务点之间,随时提供各类支撑,西厅志愿者浦东局杜志豪为此连续几天都“霸占”了无数好友微信步数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