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博会现场,有一支“特殊的部队”——80名技术人员、6辆800M数字集群车、11辆C网应急车、175套视频光端机,时时刻刻守卫在国家会展中心,这支“特殊的部队”就是机动通信局的保障人员。进博会期间,场馆内平均网速达56.9Mbps;进博会首日,为央视完成视频传输达18708分钟……这些耀眼的数据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平凡的岗位被坚守。“一场好的保障,就是在一切都结束时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在进博会落幕之时,他们骄傲地说:“我们做到了。”
17辆应急车成为“守护神”
机动局成立了6支进博会保障队伍,包括应急保障突击队、大网保障突击队、视讯保障突击队、海光缆保障突击队、综合保障突击队、业务保障突击队。他们兵分五路,分别为国家会展中心、浦东国际会议中心、西郊宾馆、张江科创城等核心区域提供通信保障和视频传输服务。
“8年前的上海世博会期间,人们对通信上网的需求还没有这么高,那时的网络还不是4G。”曾参与世博会保障的机动局二分局副分局长潘峰说,为了满足参展者、参观者们看视频、上传视频的需求,上海电信特地提供了4G+信号保障,不仅能确保上行、下行速率全都翻倍,还提高了使用人数的容量,但这也对应急通信车提出更高的要求,“每个设备都增加了3个 RRU,相关设备数量也都翻倍,维护的风险系数也提升了一倍。”为此,除了自家的11辆应急车外,上海电信通过电信集团向全国5个省调集了6辆符合高要求的C+L应急通信车及800M数字集群车,其中最远的一辆应急车从千里之外的新疆奔赴而来。
但是要把17辆车开进进博会现场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5月,机动局就开始进入国展中心踩点,选择了8个停泊点位,结果只有4个点通过主办方批准,剩下的4个点位处于反反复复的修改中,最后一辆应急车被允许进场已经是11月3日,进博会开幕已近在眼前,偏偏这个点位“先天不全”——既没有光纤,也没有电。眼看着12个小时之后将进入正式保障,大网保障突击队紧急启动PLAN B——在各区局、各条线内启动紧急绿色通道,从光纤、3G、4G到电源逐一开通,至少三天才能完成的任务最终赶在当天凌晨12点前接通大网,确保了最后一辆应急车顺利开工。
类似的考验不止这一次,如何将十多辆15吨重的应急车开进国展中心,考验着每位保障人员,“有一处点位在一条排水道边上,我们必须确保车轮不偏不倚架在排水道两侧,差一分一毫,排水道会塌陷,车子会下陷,因此非常考验司机的技术。”为了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机动局和公司各相关部门都拿出了最高水准。
还好,我们有PLAN B
每一次制定通信保障方案时,都会在最后附加上一条长长的“突发情况应对方案”,俗称PLAN B。因为每每在进行重大通信保障时,PLAN A永远都被“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打乱,“多想一点,多备一套方案”成了工作习惯。机动局负责进博会通信保障的六支团队,每一支队伍都设计了PLAN B、PLAN C甚至PLAN D……事后“复盘”时,他们庆幸:“还好,我们有PLAN B。”
进博会的通信保障需求时时在变。作为重点保障区域的某宾馆,一直到开幕前几天保障需求还没有确定,这对事前准备带来极大考验。为此,大网保障突击队设计了五六套备选方案,其中有一套十分极端的方案是“如果只有一名技术人员进场……”按常规,这样的重大保障至少需要三四名技术人员,但也不能排除如果只能有一个人进场的可能性。这套特殊方案最终却“意外入选”——突击队接到的要求清楚注明“只允许一名技术人员进场保障”。好在这个人选早就确定——技术专家薛黎冰是不二选择,他不仅技术实力强劲,心理素质也足够过硬。在长达3天的保障中,他1个人承担3人的工作量,高质量完成了任务。
在进博会通信保障中,PLAN B时时处处在发挥重要作用。一些收看进博会新闻的观众敏锐发现,今年进博会的电视新闻报道有了4K 版,清晰度更高了,画质更好了。其实,那也是个临时启用的PLAN B。“11月4日,央视决定在进博会新闻报道中,所有视频传输改成4K传输技术,这也是国内首次在重要场合使用这个技术。”视讯保障突击队负责人谢伟祺说,是否使用4K并没有出现在正式方案中,因为央视最初考虑的是“试用”。
但4K方案之前已出现在视讯保障突击队的PLAN B中。临时的变化反而成为他们展现实力的机会,谢伟祺说,“或许是技术人员在前几次试播中对4K传输技术的成熟运作给了央视信心和底气,让他们最终临时决定在正式播出时启用4K技术。”但无论如何,这些瞬息万变的决策都没有难倒机动局的保障人员,通过过去几百次几千次的实战演练,他们设计出一套又一套的PLAN B, 度过了一次又一次难关。进博会结束后,央视在发给上海电信的感谢信中特地写道:“感谢机动局日夜驻守现场全程参加转播工作,以全程无差错的成绩,圆满完成转播保障任务。”
坚守住了那一片“蓝色”
在进博会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通信信号“热力图”颜色不断变化,从蓝色到绿色,再从绿色到蓝色。11月6日,已经连续两个昼夜镇守在进博会指挥中心的机动局运行维护处处长董志平不敢有一丝懈怠,因为绝对不能让热力图出现“红色”——那就意味着,进博会的网络容量出现了“爆表”。为此,数以百计的电信人坚守着岗位。
“每台设备都配备了至少2名骨干,确保在保障现场始终有一名骨干值守。”进博会展馆面积很大,从午餐点到工作区域,最远的距离来回要步行1个小时。因此,两个人必须交替,确保至少有一名骨干在现场坐镇。
进博会期间,机动局派出了最大阵容的精兵强将——十多名专业技术骨干悉数到岗,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借调的16名技术骨干被安排在不同岗位随时待命,还有50多位来自各区局的机动预备队成员。他们的工作繁琐而枯燥,比如在国展中心,由于场地原因,所有传输用光纤都不得不铺设在地面上,给线路安全带来考验。为此预备队员每天12小时满场巡检,8个场馆30万平方米,绕一圈就要两到三个小时。
为了保障电视随机采访的视频传输,他们又扛着视频光端机,跟着央视记者到处跑,从开幕到结束,整个国家会展中心8个场馆内,有175个光端机在满场“跑”,除了视频保障突击队队员外,还有来自各个区局的机动预备队员,他们的工作十分辛苦,不仅要熟练掌握光端机的操作,更要熟悉场馆位置,确保在最短时间内穿过密密麻麻人群,完成保障任务。
场内值守的技术人员很辛苦,场外还有大量后勤保障人员在随时待命,他们除了要保障场内人员不“缺水断粮”,还要负责每天接送技术人员住宿点到进博会场馆的往来。而出入进博会现场的安检是极其严格的,“每次车辆都要经过仔细的安全检测,连底盘都不能放过”。因此,一次安检单人至少需要五六分钟,一位工作人员开玩笑说,“到最后几天,连参与安检的缉毒犬都认识我了。”
正是由于这些电信人在每个普通岗位上的坚守,确保了一直到进博会结束,那面挂在指挥中心大墙上的热力图都没有显示出“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