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4年的工作生涯,潘飞都在青浦局维护中心度过,对于维护支撑、组网规划以及网络结构等日常业务可谓驾轻就熟。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在青浦拉开帷幕,而潘飞2018年的核心工作也都早早添上了同一个关键词:架空线入地美化进博、首个无铜缆局站护航进博、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助力进博。攻克其中任何一关都并非易事,更何况齐头并进?于是,这位技术骨干便用实际行动练就了一手“分身术”。
启动进博会周边“一键换装”
尽管2018年的工作任务因为进博会而不断加码,可是在潘飞严丝合缝的日程安排下,青浦局不负众望,通过架空线入地整治行动令进博会周边道路经历了一场漂亮的“一键换装”。
记者:涉及到进博会周边的市容美化,架空线入地的业务量是不是很繁重?
潘飞:今年3月整治行动刚展开时,我们首先要做一个资料统计,与进博会周边8条马路相关的架空线路与电线杆分别有多少以及管线的图纸统统都要调取出来。考虑到优化网络结构,这次整治行动中有一批铜缆业务是不入地的,全部作退网处理,将有关用户的铜缆语音业务迁移到光网业务。与铜缆用户的协调工作是在4月进行的,接下来的5月和6月便集中在“光进铜退”的实施上。其后就是把新的光缆在地下布放好,准备夜间割接。
8条马路的业务量其实不算特别多,关键是周边用户的重要等级高,譬如一些进博会的保障单位。因为割接是会引起业务中断的,所以在和用户沟通时就要尽可能取得他们的理解,这部分协调工作由我来负责。好在用户一听说是因为进博会,都非常理解和配合。为了把影响用户的程度降到最低,我们严格按照商议的时间来进行割接,基本都是在凌晨0:00-6:00之间,秉承的原则是越快越好,确保每个用户的中断时间不超过5分钟。由于信息管线公司交付管道的时间较晚,我们真正大规模启动割接是在8月份,此时距离政府要求完成的时间节点已不足两个月。为此我们增加施工人员,经常在夜间同时开展3个场点的割接,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记者:整治过后,这些道路呈现了怎样的新面貌?
潘飞:继割接之后,整治项目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撤线拔杆。这个工程不但工作量大,而且8、9月份天气炎热,施工人员在烈日之下登高操作,对于体力是非常严峻的考验。因此“安全生产”是我们最重要的考量,现场往往是一个人登高作业,两个人在梯子下方保护帮扶,还有一个人进行监护。
再者施工场地位于交通要道,并且使用到吊车等大型机械,所以施工前一定要作好应急预案的规划,包括每天拆多少线、拔多少杆、拔除后的运输方案等,保证不影响交通。我在现场指挥部署时,也要仔细观察登高人员如何将绳索挂在吊车的钩子上,吊车又是怎样把杆子从泥土里拔出来,每个细节都不容小觑。至9月底整治行动完工时,国家会展中心周边8条道路共计拆除120多根架空光电缆和203根电线杆,覆盖路段达18公里。从此主干道上再也看不到缠绕不清的通信线缆,重装的路灯都刷成了统一的颜色,连坑坑洼洼的路面也被修复一新,将道路景观大大地提升了。
建成公司首个“无铜缆局站”
3月至9月,短短半年的时间就将近20公里的路面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潘飞的时间轴并不会只围着一个项目转。在此期间,他还助力青浦局建成了公司首个“无铜缆局站”。
记者:为什么选择徐泾分局进行“无铜缆局站”的试点?
潘飞:徐泾分局是最早的1240万门局,用户都是铜缆的。作为进博会通信上联机房,徐泾分局承担了所有进博会保障网络的扩容建设,导致机房空间非常紧张,而新的5G建设和MODF重构项目又迫在眉睫,所以我们决定趁此机会加快铜缆退网工作。简单来说,一对铜缆只能连接一家用户,而且设备体积大,与连通千万家的高速率光缆完全是天差地别。于是,同样在今年3月至9月,我们完成了整个徐泾分局2278线铜缆用户改光网的工作,为机房腾出了近100平方米的铜缆测量室,建成了公司首个“无铜缆局站”,给区局甚至公司未来的网络优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提质增效的思路。
记者:如此大规模的退铜工作,在施工中有什么难度?
潘飞:一来是市政道路工程的影响。徐泾地区是城乡结合部,目前处于建设发展的高峰期,周边道路到处在施工,给我们的管道敷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崧泽大道上的一处高速收费站,架空电缆经常遭到施工的外力损坏。为此我成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攻坚小组,随时关注和查看各个施工场点的进展,以便在管道被挖断时第一时间抢通用户。
二来是调解用户顾虑的难度。因为徐泾是上海老牌别墅区,光纤入户涉及到开挖小区路面、住户花园等工程,刺激了高端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随后我组织了二三十名员工,对2000多家用户一家一家进行解释沟通工作。遇到担心退网会导致电话不通的老人,就向其介绍同振业务和呼叫转移业务;如果用户对房屋美观耿耿于怀,那就为他们提供隐形光纤等个性化方案。最终我们不仅实现了徐泾地区的光网全覆盖,而且铜缆回收也创造了一定的收益。
商机从“黑色污染”中脱颖而出
除了由保障网络建设为进博会护航,青浦区的老旧小区线缆整治工作也要求潘飞在进博会召开前交出一份答卷。针对这些横在“美丽家园”面前的“黑色污染”,他是否能够见招拆招?
记者:解决小区天空上的“黑色污染”,和上述的架空线入地有什么区别?
潘飞:青浦区第一批先行试点小区的架空线入地必须在进博会召开前完成改造,公客小区的“退铜改光”与以往的光路割接有很大不同。以往的光路割接,一般只是割接机房至光交一段,一根链路就涉及几栋甚至一个小区的住户,而本次割接是用户末端光分割接,每个用户都要单个割接,割接数量大,用户保障工作艰巨。为确保进度,我们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进行长达12小时的不间断施工。
由于小区“老龄化”严重,起先用户都对架空线入地不理解、不配合,于是我们一边协调居委会,请楼道组长出面与铜缆用户沟通,一边派线务员指导老人使用光网电话,在改光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帮助用户调整使用习惯,减少对室内装修的影响。而且经过此番上门,我们发现铜缆用户大多是单固无宽业务,打开了宽带营销市场。所以城厢分局结合前端业务套餐成立了专项营销小组,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IPTV套餐与宽带融合套餐,就这样借助“黑色污染”,新增了百余线宽带业务,不失为一举两得。
记者:在组织人员攻坚时,有什么心得吗?
潘飞:考虑到将来的人才储备,我对团队里的年轻人往往是鼓励为主,因为培养他们的成就感非常重要。在攻坚过程中,我也不介意“放权”。举个例子,小组里资历最浅的新人才工作了两年,我先带了他一段时间,然后就把指挥权交给他,让他亲自带领一个施工小队,自行为施工时间与流程等一系列事务出谋划策。而我会在日报中跟踪团队的进展,有任何问题都能得到即时反应。截至9月,我们已经完成全部4个老旧小区3000多用户的通信线路改造,通过配合“美丽家园”的民生工程彰显了企业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