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没那么黑,这二十多年从铜缆修到光缆,风吹日晒中,见证了电信的发展,也在我的皮肤上留下了印记。”谢立斌,南区局维护中心光电缆抢修人员,黝黑的脸庞和双手“附和”着夏日热辣的阳光。不过,他似乎并不介意高温带来的焦灼,一说话就习惯性地笑。对于像谢立斌这样的光电缆抢修人员来说,无论是高温还是台风,抑或是严寒下雪,他们总是时刻准备着出发。
为了方便,身边不带水
7月的最后一天,又是一个意料中的高温日,即使“全副武装”走在路上,也会感到浑身烫烫的。在桂林西街上的康健局站,谢立斌和同一班组的三位同事整装待发,穿着工作服,戴着厚厚的安全帽。“如果没有紧急抢修任务,我们会做常规性工作,比如巡查光分箱等。”谢立斌是班组长,每天带领班组奔波在漕河泾、徐家汇区域,4人要定期巡查自己责任范围内的1000多个光分箱。
“滴滴”,谢立斌的手机响了,正在和记者聊天的谢立斌立即打开手机,“有故障要我们去修,走吧。”5分钟后,谢立斌和他的班组就坐上了工程车,向目的地驶去。“和营维人员相比,我们开工程车,不像他们开电瓶车,路上的条件好一点,但作业环境不好,要么室外,要么地下室。”实际上,由于上海市区交通拥堵、停车困难,谢立斌为了抢时间,经常会自己开着电瓶车先去目的地看情况。
此次,他们要去的是田林十一村,有营维人员在用户家修宽带,发现光功率太大,影响8户人家上网,需要光电缆抢修人员的支撑。
车开到田林十一村入口,工程车缓缓“挤”进被其他车辆占了半条道的主道上,谢立斌等不及,就和班组成员下车“人肉”去找用户所在的那栋楼。“还是走路速度快。”谢立斌很快找到了那栋楼,来到二楼光分箱所在地,谢立斌用测试仪测光纤的功率。“是高了,要去这个光分箱的上一级光交箱看看。”谢立斌在现场留了一个组员,自己和另一位组员去找对应的光交箱了。虽然后台信息显示该光交箱位于小区××号楼,可是转了一圈,也没找到这幢楼,问了路过的居民、用了导航都没用,谢立斌只能再向后台求助。此时,谢立斌的背上已经开始湿了。
终于,颇费周折找到了光交箱,原来这个小区被一条马路隔开,光交箱在马路的另一边小区。打开光交箱,里面盘着一圈圈整齐的光纤,在一根光纤上亮着一个不起眼的小红点,这是留在原地的同事用红光测试笔发来的“信号”,说明这根光纤有损耗。谢立斌熟练地检查,吹掉光纤上的灰尘并整理好,很快,就收到对方的回复“光功率正常了”。
“除了进灰,很多光分箱都是挂在西墙上,太阳西晒,箱内的温度会达到60度,光纤外的塑料保护套会软化而引起光纤下垂,也会引起光功率增大,影响用户上网。”谢立斌解释说。虽然这个任务不难,但密密的汗珠止不住地顺着谢立斌的脸流下来。回到车上,谢立斌“咕咚咕咚”地大口喝水,“我不把水带在身边,多带一样东西,修光缆时麻烦。”
在粉尘弥漫中作业
完成第一个任务时已经过了10点半,原以为谢立斌会带着班组回局站休息,没想到他说“我们去龙吴路检查几个光分箱的光衰情况。”网运部会定期下发需要检查的光分箱信息,这也是光电缆抢修人员的常规任务。
到了目的地,一个组员爬上车顶拿下扶梯,谢立斌则在一边为自己绑上安全带,原来这次要检查的光分箱在电线杆上。圆圆的电线杆很难稳稳地支撑住扶梯,谢立斌找了好几个角度才把扶梯支撑好。他敏捷地爬上扶梯,打开光分箱,把每一根光纤插在测试仪上。阳光直射在高处的谢立斌身上,10分钟不到,谢立斌的背后就明显湿了。“还好都正常。”谢立斌笑着说,丝毫不在意湿漉漉的后背。
“今天的任务都比较顺利,有时一天能碰到三四次抢修。”将近12点,谢立斌结束了上午的工作,轻松地说。
不管春夏秋冬,这就是谢立斌的工作日常,再热、作业环境再困难也要上。就在上个月,谢立斌就参与了一次较为重大的紧急抢修。宛平路上一栋28层高的住宅楼内,一家居民因用电不当引发火灾,烧断了电缆,楼里的100多户居民都没办法上网、看IPTV。在消防员处理完火灾后,谢立斌班组就来到现场修复网络。在不通风的地下室里,黑暗中弥漫着烧焦的味道以及到处飞扬的粉尘,这对熔接光纤带来了很大困难,因为光纤需要相对干净的环境,一个呼吸就能带起粉尘,抽动光纤也能带起粉尘,粉尘不时地飘落在光纤上。“平时熔接一根光纤只需要几秒,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要有粉尘落在光纤上,就得擦拭重来,一根光纤要接两三遍。”而焦急的居民把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在这样的环境里,带着口罩和探照灯的谢立斌和组员们足足呆了4个小时,走出地下室时仿佛刚从水里爬出。
熔接光缆后中暑
二十多年前,谢立斌从老家江苏盐城来到上海,一边学一边干,由一名普通的线务员逐步升任至班长,从光网整治到抢修割接,现在44岁的他是南区局外线维修的主力支撑。他常说,天气改变不了什么。就在去年上海持续高温的日子里,遇到忙的时候,他会从早上7点做到晚上7点。有一次,一辆土方车挂断了路边的通信光缆,在40度的天气里,他熔接光缆,等48芯光缆全部接好,他因为中暑昏倒在地,被同事送进医院。不过第二天,他又出现在班组。现在回想起来,仿佛过眼烟云,“到了9月,天气稍微凉快一点,我就会褪皮,即使平时穿着长袖长裤也没用,但是还好习惯了。”
谢立斌住在员工宿舍,一间宿舍里有七八个人,他的爱人和女儿都在老家,空下来时,谢立斌就会和家里视频。今年6月,他的女儿中考,平时一般只在春节回家的谢立斌为此特意请假陪女儿中考,中考结束,他又匆匆赶回上海。“女儿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离省重点差了一点。”谢立斌略带遗憾但又带着一个父亲的骄傲说,自己平时很少管女儿,幸好女儿还是蛮乖的,前两年暑假还会到上海来,今年暑假有课外辅导,所以没时间来。
女儿正值教育的重点投资阶段,爱人在家照顾女儿,经济来源主要靠谢立斌。“像这个暑假女儿的辅导课就花了一万多元,我辛苦点没关系,希望以后女儿能考上上海的大学。”
7月31日中午12点多,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谢立斌正准备吃午饭,是的,天气改变不了什么,下午,谢立斌的工作又排得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