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至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40年间,上海电信经历了自身通信技术和业务的创新升级,与国家命运、人民的生活水乳交融,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弱到盛的道路。电信与我的国一起,架起了中华民族通信的桥梁,谱写了中华儿女情感的诗章,收获了改革开放播下的希望。
上海电信推出了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视频,用三段光影,记录电信扶摇直上的40年,集结时代的经典、温情的泪点、明星的看点。让我们从这三段视频中,一起追随上海电信走过的40年历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华夏神州引上了通往现代化强国之路,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催开了电信业这朵含苞待放的蓓蕾。
40年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通信业发展也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曾经,打长途电话要排上几个小时的长队,这还是运气好的;曾经,“大哥大”一机难求、远远热过iPhone,一部手机被黄牛炒至七八万元;曾经,上网需要借助电话线,打开一个网页要等上半天。
现如今,打电话越来越容易,网速越来越快,资费越来越便宜,生活越来越智慧、越便捷。
经历了40年的变革与腾飞,现如今通信业又经历着新的升级换代,千兆宽带已经来临、5G近在眼前、万物互联落地开花,我们正处在最美好的时代。
正所谓“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第一段视频《聚变》描述了通信业为社会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瓶颈到赋能者:
落后的帽子被甩掉
改革开放40年,通信业发展翻开了波澜壮阔的一页。全国如此,上海亦如此。
1978年,全国邮电业务总量为11.65亿元,电话普及率仅为0.38部/百人。2017年,国内电信业务总量达到27557亿元,其间增长了2365倍,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02.5部/百人。
在上海,1978年时电信业务总量为2731.1万元,仅有18.7万部电话,每百人仅占有话机1.7部,当时华盛顿是145.8部/百人,巴黎是105.9部/百人。到2017年时,上海电信业务总量达到694.71亿元,和1978年相比增长了2544倍,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总和接近4000万户,仅移动电话普及率就已达到136.3部/百人。
这些数字无不证明,国内通信业以及上海通信业发展翻天覆地,堪称石破天惊!
在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落后通信状况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薄弱且严重短缺的通信基础设施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矛盾十分突出。
在原邮电部部长、原信产部部长吴基传主编的《大跨越——中国电信业三十春秋》一书中,对当时的情形就有生动记载:“外商热心考察,政府热诚接待,项目趁热打铁,一拍即合,但等到外商想与上司或公司联络的时候,却发现电话怎么也打不通……一些几百万、几千万的投资项目常常无果而终。”可见通信服务对于经济发展已经成为首要问题。
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就提出“先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并将通信列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之一。
而后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机制的调整,通信建设步入了快车道,通信能力、技术水平、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通信业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在改革开放东风的劲吹之下,上海通信行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不断刷新着“国内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的纪录。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成为国内首个固定电话七位号码制、八位号码制城市,到首批开办磁卡电话业务的城市、首个电话交换机容量突破100门的城市、首个推出移动电话系统的城市,再到本世纪上海成为全国宽带第一城、光网第一城、IPTV第一城,2018年将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千兆宽带全覆盖的城市。
现如今,通过宽带国家战略、信息消费战略、提速降费政策、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信息通信业正发挥着越来越广泛、深厚的推动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全行业的融合转化,赋能各行各业转型升级,打造数字新动能。
从小众真正走向大众:
告别“难打难装”进入通信普惠时代
40年前,通信业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即使是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打电话难、装电话难、买手机难仍困扰着人们,成为社会典型现象。可以说,上海通信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是从这一系列的“破难”开始的,现在无论是电话、宽带、视频娱乐、智能组网等等业务,只要人们想要,在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满足,搁在以前这是无法想象的事。
40年间,从瓶颈转变为支柱性产业,再到推动众多行业转型升级的赋能者,通信业发展日新月异,也让老百姓感同身受:曾经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过去苦苦追求的“时尚奢侈品”如今人人能够拥有。
那个时候,横浜桥长途局营业厅、四川路桥邮政营业厅、南京东路电报局营业厅堪称是上海三大最热闹的地方,每天都挤满了来打长途电话的市民。当时拨打长途电话需要排队挂号,运气好的用户排半天队就能接通电话。不少人为了打上电话,甚至尿急了也不敢上厕所,肚子饿了也不敢出去吃东西,就怕回电来了自己却错过了接听。
那个时候,电话初装费贵得惊人,相当于一台录像机,但是申请安装的用户仍然很多,以至于要等候好长一段时间才能装得上。那段时间,“待装户”数量居高不下、装电话难成为通信业供需矛盾中的突出表现。
那个时候,“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征,是成功人士的必备行头。虽然终端价格非常高,但是想要买到一部并不容易。那时在移动电话营业厅里,每天都挤满了前来办理购机的用户,“黄牛”也是非常活跃,一部大哥大的黑市价曾经被炒到六七万元,就是一张购买大哥大的登记卡也被黄牛炒到了500元。
现在,无论是电话还是宽带,或是IPTV、智慧家庭,人们在第一时间都能拥有,用户可以去线下营业厅,也可以通过电话热线、网上营业厅、微信公众号客服、App客户端等方式随时办理,动动手指、点点屏幕就能享受到通信服务。与此同时,终端瓶颈、资费瓶颈也已经打破,语音资费低至1毛钱每分钟,大流量套餐、不限量套餐的普及推广让用户能够放心大胆用流量,享受信息生活带来的美好。
从跟随者到引领者:
千兆、5G,上海走在最前沿
40年前,在人们看来,通信就是打电话。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新技术的涌现,时代赋予了通信更丰富的内涵,通信不只是电话,还有宽带、视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等。内涵的扩展,使得通信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而上海则继续屹立潮头,全球千兆宽带第一城、国内首个5G示范区就是最新的答案和标杆。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通信业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为了解决打电话过程中存在的供需矛盾,无论是固定电话、大哥大还是BP机,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语音通话需求。
而随着固定宽带、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通信业升级换代,进入了新时期。
在每一次通信业转型升级阶段,上海都敏锐抓住潮流趋势,走在了最前沿。
1997年,上海ATM宽带通信实验网开通,上海成为世界上能够提供ATM广域网宽带通信业务的城市之一。2000年,上海电信商用ADSL宽带,使得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城域规模发展ADSL宽带的城市。2009年,上海电信率先实行光网改造,通过不断的网络改造与宽带提速,全国首个由上海电信建设的城域规模“城市光网”正式诞生。2016年,上海电信正式启动“千兆宽带”规模发展,并将在2018年实现“千兆宽带”全市覆盖,“全球千兆宽带第一城”将由此诞生。
从窄带到宽带,从铜缆宽带到光纤宽带,从百兆到千兆,每一步升级上海都是早早迈出步伐,引领着宽带发展的潮流。
在5G发展方面,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第一阵营,上海则处于最前沿。2018年5月,国内首个基于5G测试网络的8K视频应用平台“5G+8K试验网”正式首发,这是上海电信与上海文广集团联手打造的。与此同时,由上海电信和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共同建设的全国首个“5G示范商务区”也正式启动。
“千兆宽带全球第一城”、5G先试先用、NB-IoT窄带物联网规模处于全球领先……这些都表明,经历了落后、追赶阶段之后,国内通信业与全球领先水平正处于并跑,甚至领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