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从高空中俯瞰国家会展中心,那形态像极了一片象征幸运的“四叶草”。每瓣叶片的位置上都坐落着两大展馆,可展览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为了迎接即将在11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电信自6月起就开始精心“雕琢”这些“叶子”,通过高质量、多层次的信息通信网络,为进博会提供全方位的通信服务。按照计划,进博会场馆通信建设将于8月底结束,目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动地进行中。在进博会倒计时100天之际,记者走进了进博会工地。
朝七晚九的工作节奏
在移动建设方面,上海电信正在为整个进博会实施pRRU(微型远端射频单元)建设,同时兼有新场馆的筹建、商务楼区域室分系统的补盲以及4G主设备的替换。原本主要场馆的布线已经完成,然而就在上周相关领导前往视察的过程中,对吊顶的高度提出了修改意见。于是吊顶这层光滑的“皮肤”需要“整容”,露出了隐藏在背后的复杂“骨骼”,而电信花费一个半月的时间才布好的天线作为吊顶的“命运共同体”,也不得不在一夕之间被打回原形。
吊顶虽然亟待重建,进博会工程的时间表却没有宽容的余地。移互部负责无线网建设项目管理的韩明告诉记者,恢复吊顶只需要五到七天,电信却必须在工程剩余的一个月内追回原本的进度。为此,施工人员咬紧牙关挤出时间来赶工。他们每天得从宝山提早两个小时赶到位于青浦的国家会展中心,从早上6:30忙到晚上6:30。来自集成商的现场工程负责人顾昇昇为了追赶进度,更是开启了7×12的生活模式,一周里几乎找不到一天休息,每天早上7:30出门、晚上9:30回家的节奏令妻子都忍不住“发飙”了。
走进进博会项目的“指挥部”,感觉自己简直走进了一个仓库。屋里的三面墙都堆满了待用的主材,除了成筒的网线,还有一箱箱直逼天花板的pRRU。一卷305米的网线,他们每天要布十余卷,相当于铺设3公里。到目前为止,总计布设了60公里的网线,“这已经是虹桥到浦东机场的路程了。”
急中生智地铺设光缆
青浦局此次为进博会项目提供固话、固网的通信配套工作,既要配合移互部的无线网络提升,又要进行自身的光缆路由优化,由原先的单路由转成双路由,借此增强安全性,即使一台设备发生故障也能有备无患。
由于进博会需要增加大量通信光缆和pRRU,不但导致主机房空间紧张,连制冷系统都有突破临界值的危险。因此,青浦局积极为机房进行空调改造,将空调数量增加到两主一备,以防将来设备因为高负荷的运转发起“高热”。
进博会主场馆将采用电信光缆。目前青浦局在主场馆的光缆覆盖已经基本完成。负责主要施工建设的青浦局客响中心主任马卫东说,为了给无线建设作好铺垫,有线网络的施工在7月底之前就有望全部完成,剩下的任务就是在8月底整个进博会工程结束前配合移互部的工作。“施工本身不难,难的是要在指定时间段开工。”马卫东感慨道,进博会项目的施工现场对材料堆放、人员进场、施工时间等都要进行严格的安检。
为了顺利推进施工,青浦局维护中心保障组同样动了不少脑筋。负责电光缆维护的黄建国说,国展中心的展馆外没有管道,同时又不允许施工方开挖路面。为此,维护人员想了很多方法来解决光缆铺设的问题,最后总算报上了理想的应对方案:从地下车库的桥架将光缆引上后,一边借用绿化浅埋,一边利用雨水管穿放光缆,这样就能把光缆“隐蔽”地送到展馆内的通信车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