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对于家有中考生和高考生的家庭来说,总是显得尤为特别,这是一种难忘的经历,考场上的奋笔疾书以及查询成绩时的忐忑不安都历历在目。回想起去年此时,儿子小新也在中考考场上挥汗如雨,考场外的我们也特别紧张,所幸结果是让作为家长的我们骄傲的,他从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考入了华师大二附中。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发了一条朋友圈“终于等到你”,至今我还保留着这张截图,因为这是儿子新的起点。
稳步学慢慢爬
“你们补了多少课,上了多少补习班,拿了多少奖才让华二入取的?”在儿子考入华师大二附中后,不少家长问我。在这一点上,我可以坦然地说,我们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和费用在补习上,也没有任何奖状,我们只是对于学校布置的知识点和习题做了认真的学习和练习。
在我的认知中,学习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负担;学习是一次长跑,既要关注过程,又要在意结果。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小新并不是那种“学霸型”或“考试型”的孩子,我们也不是“虎爸虎妈”,我们能做的只有陪伴。记得当时二模、三模考试时,小新考得差强人意,这对他的情绪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几次,我们感觉到,虽然他手里拿着书在看,但只是在做做样子。作为家长,我们也蛮急的,不知道该怎么调整他的心态。此外,我们曾向华二、南模等名校投过资料,也参加过名校的开放日以及自招,但学校并没有给小新面试的机会,只能裸考。在我看来,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学校老师眼里,小新并不算太出类拔萃的学生。
我们知道孩子心里也比较急,作为家长,如果这时候急着干预,急着为他找各种补习,孩子可能会产生抵触或更加低落的情绪,我们给了自己一点时间,也给了他一点空间,尽量做到淡定,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或许宽松的环境能让小新自己调整过来。因此,我们只是鼓励他稳步地学、慢慢地爬,将知识学到深处就行。
除了学习,要面对的还有很多
考场如战场,每逢中考或高考,考场周边提供考间休憩的宾馆早已订满。于是,中考前一个月,我在考场附近订了一间颇为小清新的民宿,方便小新有更多的时间休息,也希望能缓解他的紧张和焦虑。记得第一场考完语文后,我们感觉小新有点紧张,语文是他的弱项,他自己心里没有太大的把握。我们也稍稍有点担心,不过,好在他调整好了心态,后面的几场考试结束后,他的神情都比较轻松,最终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学校。
从小时候的搀扶到现在的关注,我和爱人一直认为小新是一个自律的孩子。常有人问,如何教育孩子。我想说的是,习惯很重要,幼儿园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小学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中学要对自己有个适当的定位,这样才不会很累。我们也希望小新不要太累,一般在好的学校,学习氛围较浓厚,对孩子来说,压力已经够大了,家长要做的唯有鼓励和陪伴。
如今,小新在华师大二附中完成了高一的学业,尖子生扎堆的地方自然轻松不了,每周从学校回来,我觉得他的话更少了,也几乎没有娱乐时间,但思想更成熟了。看着小新的这种状态,我们的心情又矛盾起来,既放心又担心。
作为父母,我们也曾年轻过,也有过和孩子相同的想法和感受。我想对小新说的是,珍惜现在,要努力但也不要崩得太紧,因为除了学习,要面对的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说小新在中考时成为了佼佼者和幸运儿,我们做父母的自然也希望在高考时,他同样能拥有一份幸运。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守护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发展,让环境来影响他的思考模式,让时间来雕琢他的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