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进入上海电信以来,上海号百王晓亮在公司已经要待满7个年头。7年来,他的职责虽从未改变,但他的想法却一直在不断蜕变。前不久,由他负责的音证宝、来电名片业务得到了保险公司和物流公司的推崇和使用,短短几个月内,来电名片在全国新增10000多用户。这位电信新业务的开拓者,正在努力书写属于他的“七年不痒”的故事。
■记者 丁晓东
一切仍然是“新”的
时代总是飞速发展,曾经电信的“大红人”、风光一时的TDM也于前不久落下了帷幕。旧的事物总要逐步退场,而新的事物也陆续登上舞台,在百变的时代里,只有“推陈出新”这个词永不过时。而王晓亮负责上海号百新业务的探索与创新,在他工作了7年的岗位上,一切仍然是“新”的。
记者:能介绍下你工作的详细情况吗?
王晓亮:我主要负责上海号百新业务的探索创新,新业务前期的孵化阶段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像前几年的旺铺助手业务,再到前一段时间的音证宝、来电名片业务,还有近期的云视频电话会议、视频分析等新业务,都是我的工作。
记者:近期音证宝和来电名片两款产品很受用户欢迎,可以介绍下这两款产品吗?
王晓亮:音证宝的功能主要就是录音,很多行业由于本身性质特殊需要在通话过程中录音,比如金融、保险等行业,音证宝近期的合作也都是与保险公司开展的。来电名片的功能是客户在给他人拨打电话时,他人会在收到电话通知的同时收到一条闪信,闪信里的内容可以由客户自己编辑。这个功能看起来不是很起眼,但其实很有用,尤其是对于物流公司来说。现在骚扰电话很多,很多人看到陌生号码之后就会直接挂掉,这也让物流公司的人员在拨打电话时遭遇了很大的阻力。而开通来电名片后,他们在拨话的过程中便可以编辑这样一条闪信“先生/小姐,您好,我是某物流公司的谁……”小小的来电通知闪信让他们电话的接通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其实这两项业务都不是今年新推出的,前几年就有了,但一直在上海市内推行,今年我们把业务的触角推广到了全国,目前来看很受用户欢迎。不过这两项业务主要是针对政企用户,个人暂时还无法办理。
记者:做你这项工作是不是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呢?
王晓亮:创新能力肯定是需要的,但平时脚踏实地了解最基本的业务也是关键。我不敢说我的想象力有多么丰富,但在我的岗位上,我不会停止创新的步伐,每完成一项新工作我都会很有成就感。
心里悬着“石头”解决问题
音证宝与来电名片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后,伴随着喜悦一起到来的,是散不开的忧愁。两项业务在推广过程中均遭遇了问题,成了悬在王晓亮心中的一块石头,压着人在困境中前行。
记者:听说今年8月初,音证宝在外省发生了一些异常情况,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王晓亮:当时音证宝在全国范围内刚投入使用,我们就接到了部分省份音证宝发生异常情况的消息,包括外显不正常、摘机后出现单通等现象。外显不正常是指来电号码会显示为国际号码,摘机后出现单通现象则是在通话过程中会出现几秒钟的延迟。因为用户分布在不同省市,每个地方发现的问题也不同。并且音证宝业务是将传统的C网业务更改为IMS固网属性的业务,毫无借鉴的经验,所有问题只能从头开始分析。
知道这个情况后,我白天会在核心网进行消息跟踪,晚上对消息进行分析,并对音证宝的正常呼叫和非正常呼叫进行了对比,不断归纳问题的共性,最终发现发生问题的呼叫都会路由到一个非电信网元IP。之后我又进一步发现,此IP属于监管平台。我立刻邀请总师室、研究院、NOC的专家,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讨论,确认问题是由省间IMS标准不一致导致的,这样使得主叫号码显示为国际号码,因此进入了监管平台,最终发生一系列异常情况。之后我对此制定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最终妥善解决了这些问题。
记者:音证宝从发生异常问题到最后的解决问题,你的心情如何呢?
王晓亮:我记得当时是周四,我得知音证宝的异常问题后,与保险公司的客户沟通具体情况。虽然我有把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当时依旧觉得心里像悬着一块石头,压得我透不过气。那个周末我也没休息,周五、周六、周日3天,我全身心扑在这个问题上,也就用了这3天时间解决了问题。保险公司的客户原本希望我在周一时给出一个解决办法,事实上到了周一时,我已经把问题完全解决了。解决之后心里挺高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记者:接下来有什么项目安排?
王晓亮:接下来还要跟进一下音证宝、来电名片两项业务在预付费客户方面的推广,还有声纹分析、云视频电话会议等业务,都是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