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员工创新的动力和着力点来自于哪里?
装上吸铁石简易门锁,楼道里的光分箱能轻易关上、不易损坏,小小的创新解决了光网接入网楼道老光分箱整治的难题;将标准地址库与电子地图相结合,开发出的“千兆网络覆盖热力图”能让用户实时了解自家是否能申请办理千兆宽带;应用不同的彩色标签,将相应的网络端口、接口匹配起来,提升了家庭组网的便捷度和服务质量……
在10月23日公司举行的2016-2017年员工岗位创新资助项目优秀成果发布暨推广签约仪式上,或许可以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这些创新成果,是员工们立足自身岗位,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而产生的。创新,并不遥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公司副总经理常朝晖参加了成果发布会,并向10名创新者颁奖。
■记者 钱立富
创新,可以很接地气
在很多员工眼中,创新是件“高大上”的事情,离自己遥不可及。而这一次遴选出来的10个员工岗位创新资助优秀项目则告诉我们,创新其实很接地气。
这些年来,光纤宽带大发展,居民楼的楼道内基本上都安装了光分箱。嘉定局维护中心的朱春华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老旧光分箱由于频繁开关,箱锁损坏严重,导致无法关闭。这不仅影响了楼道美观、社区形象,而且带来安全隐患,如果居民一不留心,上下楼的时候有可能被无法关闭的箱门所伤。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朱春华和同事们一直在寻找方法。家里的一扇门给了朱春华灵感,这扇门安装了强力吸铁石,打开后可以很好关闭。受此启发,朱春华给光分箱做了吸铁石简易门锁,试了一番,果然好用。推广之后,配置了吸铁石简易门锁的光分箱减少了员工的维护负担,也得到居民和街道、居委方面的认可。“虽然是小小的点子,但是外界感觉很好。”朱春华说。
江湖人称“址南者”的陈溶冰也有相同感触:“创新不是很远,而是很近。”网运部的陈溶冰一直和地址库资源打交道,去年下半年公司规模推广千兆宽带,不少用户想安装千兆宽带,但申请时被告知所在小区千兆宽带还没被覆盖,这触动了陈溶冰。为了让用户更加实时、精准了解千兆覆盖情况,陈溶冰想到将公司的标准地址库数据资源和电子地图“嫁接”在一起,开发出了“千兆网络覆盖热力图”。打开热力地图后可以清楚看到具体小区,甚至某某弄某某号的具体覆盖情况。“创新基于实际工作,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多想一想,我能为公司做些什么,创新一定获得成功。”陈溶冰说。
创新,源于坚持不懈
创新就在身边,但是创新颇为不易,要有颗坚强的心。
“创新过程中,新的困难总是不期而遇,失败和挫折总是难以避免,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希望摘得创新的硕果。”莘闵局客户工程师周纪东说。这一次他发明的新型热熔套管和蝶形取纤架摘得员工岗位创新资助项目优秀成果。
周纪东的这两项发明有效保证了光纤接续的快速完成,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成功率。比如取纤架,能够有效避免光纤折断。在成果发布现场,周纪东不仅展示了最新的第四代取纤架,还带来了第一代产品。第一代取纤架的铁丝通过手工拗制而成。周纪东当时教很多装维人员拗取纤架,不过发现大家做出来的取纤架尺寸误差很大,影响功能发挥,在可复制、可推广方面遇到了障碍。周纪东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一次次的改进,如今的取纤架实现了标准化制作,不仅做得美观,而且实用性更强。
高层楼宇的干扰源排查一直是个难题,技术人员往往要花上一两天时间,爬了一层楼又一层楼才能找到干扰源。针对难题,来自移动互联网部的沈卫朝想到将无人机引入干扰源的排查工作中,现在已经得到实际应用,无人机转一圈,基本上就能将干扰源定位。在无人机频谱仪的研制中,沈卫朝和同事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反复论证和试验,解决了无人机载重、空中采集到的数据传至地面操控终端等难题。最终,搭载频谱仪无人机顺利飞到空中,成为排查干扰源的新利器。
创新,来自于公司推动
激发员工活力、提升员工活力,公司一直都在鼓励员工进行创新。
去年5月,由公司工会和总师室牵头设立的岗位创新项目资助平台上线,这一平台让员工的创新想法不仅有了展示的机会,而且有可能获得资金支撑。新业务部的傅菊文开发的语音验真产品,能更有效地防范信息诈骗,现在已经在部分线上平台得到应用。“有一次我在办公楼内看到员工创新资助平台的海报,感觉很不错,就申请了。我觉得这个平台对提升员工岗位创新的热情有很大推动作用。”傅菊文说道。
资助平台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帮助员工理清创新是什么,消除对创新的神秘感、畏惧感,身边的小发明、小设计、小改进都可以是创新。二是为员工创新提供便利和支撑,比如公司技术专家会提供一些技术支撑。
员工岗位创新项目资助平台上线至今,有200多项创新项目申请资助,其中获批近百项。今年6月,公司工会和总师室对获得资助并结案的项目进行评审,邀请数十名劳模和工会主席初审,从中选出20个项目。之后,又组织网运、客服、渠道、新业务等专业部门进行复审,最终评选出10个优秀资助创新项目。
从创新思维到创新实践,从创新成果到创新应用,岗位创新来源于岗位,也将应用于岗位。完善的创新体系,必然是一个闭环的体系。在成果发布会上,项目推进方公司工会和总师室,与渠道部、新业务部、网运部等项目应用方进行签约,对这些优秀的创新成果进行推广,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鼓励更多员工立足岗位进行创新。
TIPS:十大员工岗位创新资助项目优秀成果
《楼道老光分箱改造》 朱春华(嘉定局)
《地址资源价值挖掘》 陈溶冰(网运部)
《家庭用户端彩色标签应用》 史晴(东区局)
《新型热熔套管研发和蝶形光缆热熔弓型取纤架》 周纪东(莘闵局)
《仿真SIP用户小交换机》 唐颖淳(总师室)
《OIDD智能验证产品开发和应用》 傅菊文(新业务部)
《机房漏积水监测无线传感器网》 黄谷明(信网部)
《营维攻坚创新》 杨建林(宝山局)
《无人机频谱仪研制》 沈卫朝(移互部)
《集约运营下的O2O协同能力提升》 袁方(浦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