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施周期、业务开通工单中客保系统退单量、大光端机建设时限等一系列数字大幅下降,这一成绩来源于“政企业务一体化施工”项目。“服务感知”是今年公司的7个确保体系重点工作之一,而政企业务一体化施工是其中的关键工作之一。今年3月起,网运部正式实施政企施工一体化,一体化的目标是以客户为导向,打破瓶颈,实现一点接应、标准化施工,减少上门次数,缩短开通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的部门墙被打破,避免了相互等待中形成的时间浪费,一支施工队加项目经理就可以进行全程进度管控和用户协调。
流程从14天降至9天
与传统操作流程不同,政企业务一体化施工后,业务派单改为区域派单;IPMAN、MPLS-VPN开通管控从信网部调整到上海NOC政支中心;用户侧大光端机建设单位由网发部工建中心调整到网运部线路中心和区局;业务开通费用由政支中心统一结算,区局提供考核结算依据。优化的总体原则是达到整体效果最优,提高管控能力。
由网运部传输线路中心统一负责的是集团客户和政企本部客户所涉及的基础重点业务的配光缆、用户侧大光端机的建设和业务开通管控。“简单来说,以前,同一家客户的不同工单,需要好几批人上门,先是前期勘查、光缆建设,再是设备安装,最后业务开通。对于客户而言,无形中就会觉得施工的单位多、流程长。”传输线路维护中心副主任赵鹰向记者介绍,实施一体化施工后,光缆建设、设备安装、业务开通调测统筹到同一施工队伍,业务开通工单从按业务施工变更为按区域承接全业务施工,通过客户端施工统筹安排,解决了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配合、项目实施周期长、多次上门等问题。以前,传统操作流程需要14天的项目,如今降至9天。有客户不禁感慨,以前网络出问题,即使找到人也不一定能找对人,现在项目经理上门,首先递上一张名片说:“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我。”
开通时间越来越短
政企业务一体化施工正式实施后,传输线路中心收到好几封表扬信。其中一封来自一家传媒影视制作公司,该公司需要在每个交易日在全国范围内做150分钟的电视直播内容。今年3月,他们发现网络传输出现问题,本以为需要等上一段时间,没想到的是,刚刚与传输线路维护中心联系,就立刻得到反馈,当天技术人员便赶到现场进行线路诊断,加班加点,最终完成线路施工,保证了节目直播的顺利进行。
这样的速度得益于一体化施工。一体化施工通过梳理流程,解决了带宽型业务开通工期不定、异常情况频发的状况,明确管控职责,将光缆建设、设备安装、业务开通调测等具体环节的异常操作职责下沉,解决了资源重调度工作及业务开通整体流程管控的分离。优化流程后的成果显而易见,业务开通工单中客保系统退单量、MSTP装移工单都只有原先的一半不到,大光端机建设时、本地业务开通历时也都明显下降。
在大光端机一体化上,整个项目的施工时间也在缩短。今年6月,在海警总队的光缆和大光端机建设上,由于之前方案勘查时,网运部线路中心对现场情况了解得很清楚,设计人员直接出设计方案,无需再到现场勘查,且为了配合一体化施工将光缆资源提前入库,施工单位可以预约现场施工时间。这样的流程下来,整个项目从收到用户需求到实施完工,一共经历9个工作日,比公司要求的13个工作日考核时限少了4天。而在一些重点通信保障项目上,如上海卫星通信站到三沙的视频会议线路,仅用4小时就完成光缆建设、设备安装和业务开通的一体化施工。
售中、售后合二为一
一体化施工后,施工单位中推广使用的I运维App,让售中和售后有机结合。“业务开通需要与网管联系,但网管人不多,一旦多组人同时施工,网管的电话很可能打不进去。在客户面前不停地打电话,客户感知肯定不好。”政支中心副主任彭立云向记者介绍,推行I运维App后,所有操作有迹可循,施工人员在App上发消息后,网管可以主动打电话,无形中减少了施工时间。除了明确网管工位操作时限,I运维也对数据配置时间进行了明确,制定了异常情况处理的流程。
为规范带宽型业务施工,网运部制订了《政企带宽型业务差异化服务工作售中管控细则》等一系列规章,明确了客户端施工的标准,强化对施工部门的施工质量要求、施工规范要求和施工满意度。目前业务开通工单的预约率从45.19%上升至93.51%。正是因为这些举措,使政企施工上门次数,由原来的平均6次,下降为有资源开通和放装1次、无资源建设加放装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