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终于有了自己的“网红”互联网手机卡——米粉卡。自从5月上旬中国电信与小米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并透露要推出“米粉卡”后,“米粉卡”就成了网络热词,让不少用户望眼欲穿。6月6日“米粉卡”正式开售后,让人们见识到“网红”互联网手机卡的真实魅力。公司电渠中心负责此次“米粉卡”的落地销售工作,大热的市场销售行情给团队带来了喜悦,也带来了巨大压力。不过在团队内部的紧密配合和公司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撑下,这次“米粉卡”的销售表现让人满意。
出乎意料地大热
“虽然我们之前就预期到‘米粉卡’的销量会很高,不过实际销售的火热行情还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电渠中心汤惠莉说道,她牵头负责米粉卡在上海的落地销售工作。这次米粉卡的销售工作由集团公司电渠部门统一负责,不过受理、写卡、物流等这些环节落地各省公司。
为了做好米粉卡的销售工作,电渠中心在5月上旬就启动了米粉卡的内测以及物料储备等工作。“按照我们当时的预判,米粉卡销售肯定会很热,首日的销量大概是平时销量的10倍左右。”汤惠莉表示。不过当公司电渠中心和集团相关部门沟通的时候,还是将首日可能产生的订单数量在平日销量10倍的基础上,又向上提升了一个档次。
即使如此,大家还是“失算”了。6月6日零点开始,米粉卡正式通过小米商城App上线销售,当天上午,接到的订单数量就达到了平时每天销量的10倍左右。最终,米粉卡上市销售首日,接到的订单数量达到平日水平的20倍左右。到了第二天,收到的订单数量仍然非常多。“这次小米和电信都非常重视,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可以说,米粉卡的销售十分火爆”。汤惠莉说道。
关键时刻扛得住
超乎预期的火热销售行情,让大家感到很高兴,但是巨大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实际上,米粉卡首销当日就发生了状况,因为订单数量太大,集团公司的受理系统当天上午无法正常工作。面对着在迅速增加的订单数量,大家只能是干焦急。当天下午,系统终于恢复正常,团队成员赶紧行动起来,有的人负责写卡,有的人则负责包货,将写完的卡和相应的物料装进快递袋内。“而且,要仔细检查每张卡和用户姓名、地址信息是否匹配,必须保证百分之百正确,不能有一个差错,否则会导致后续一连串的差错发生。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收到一起用户收错卡的投诉。”负责处理米粉卡订单的订单组组长贺惠琴表示。
首销当天,大家一直忙碌到深夜,第二天因为订单数量更多,大家也是加班到很晚。
看到米粉卡首日销售如此火爆,集团电渠部门担心省公司无法及时处理订单,所以特地关照,如果没有能力承接,可以将7日零点之后所有的订单交给集团来受理。
“但我们觉得,自己是有能力做到的,不要给集团添加负担。”汤惠莉表示。事实上,大家的确是有能力完成任务,在7日晚上9点之前,将当天下午4点之前产生的所有订单处理完毕,安然渡过“洪峰期”。在这以后,大家也都在按照集团的要求,当天处理完下午4点之前产生的所有订单。
重压之下还干得漂亮,这是电渠中心内部团队紧密配合,也是公司各部门齐心协力的结果。“市场部配置了丰富的码号资源,卡中心提供了系统写卡资源和实物卡资源,IT部门也在加班保证系统通畅。”汤惠莉表示。
连快递小哥都“累瘫”了
“我给我们这个团队取了个名字叫‘臂力惊人组合’”,贺惠琴笑着说道。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原因是订单量太大,大家要频繁地搬各种物料,比如说快递件信封,虽然一个不重,但是装了200个信封的箱子却是颇有份量,团队中的女同事同样要干这样的“体力活”。
累的不仅是电渠中心的人员,实际上快递小哥也“累瘫”了。电渠中心发出的快件由对应快递公司的快递员上门来揽收,米粉卡上市销售后,快件数量比平时增加了二十多倍,快递员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在电渠办公室和快递公司之间奔波,将装好的快件送到站点发送出去,回来也不“空车”,要将快递件信封一箱箱搬过来。最忙的那几天,快递小哥就常驻在电渠中心的办公室成为“编外人员”,贺惠琴刚刚将米粉卡和物料装进快递信封内,快递小哥赶紧就拿过去扫描录入快递系统。
按照正常流程,快递公司每天下午5点就停止揽件,但是为了确保当天申请的订单用户能在第二天就拿到米粉卡,经过沟通快递公司开辟了绿色通道,将揽件时间延长到晚上9点。
记者手记:在实战中提升战力
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现在已经成为潮流大势,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一次“米粉卡”的推出,是电信在打造互联网手机卡方面的重磅行动,一方面打响了品牌、吸引了用户,另一方面也锻炼了队伍。
这一次,公司电渠中心承担了相当部分的“米粉卡”订单,在全国的“米粉卡”销售中名列前茅,这得益于团队力量,能快速响应、行动到位,而且有很强的抗压能力。今后,会有更多带有电信基因的互联网手机卡面市,经过这一次“米粉卡”实战的锻炼,相信大家会更有信心、能力面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