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this is Chongming.Can you receive me?”“Can you tell me your current?”……这不是电影台词或弹幕里的“高能预警”,而是上海NOC崇明海缆登陆局新进员工傅嘉浩的工作日常。崇明海缆登陆局成立于1997年,作为上海信息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跨太平洋直达(TPE)、亚欧三号(SMW3)、亚太二号(APCN2)、亚太直达(APG)和新跨太平洋(NCP)5套国际海底光缆系统。
1996年出生的傅嘉浩,与站里其余15名平均年龄超过35岁的同事相比,绝对是“宝藏弟弟”,是唯一一个年龄以2字当头的员工。自去年8月进入崇明登陆局以来,他逐渐融入到这支只有16人的海缆维护队伍,在不断学习中承担起海缆维护所需的基础工作。
在不同口音英语里来回切换
5月27日8点30分,记者来到武胜大楼,与崇明海缆登陆局的几位员工,一起坐车出发前往登陆局。这几位员工将在登陆局工作整整一个星期,直到下个周一再坐车回市区。而这辆车也在当天下午将已在登陆局工作一周的另一拨员工带回市区。这便是崇明海缆登陆局特有的工作模式——工作一个星期,休息一个星期。
崇明海缆登陆局监控室由12人轮班值守。每6人分为一个大班,每个大班里再分为两个3人小班。大班之间实行一周轮换一次,小班则分为白班、夜班轮班。崇明海缆登陆局局长张欢告诉记者,监控室24小时都要有人值守,每个小班每12个小时轮休一次。“白天,主要以国内业务为主;晚上,则以欧美业务为主。”这主要缘于时差因素,在监控室墙壁上,记者看到东京、格林威治、北京、旧金山4个时区的时钟。
“崇明登陆局占地约60亩,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设备安装量,崇明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登陆局之一。”崇明海缆登陆局党支部书记沈峰说。除了崇明海缆登陆局,中国大陆还有青岛、南汇、汕头3个海缆登陆局。
国际海底光缆的传输、维护等需各国之间通力合作,因此国际间交流、沟通机会很多。比如亚太二号分别在日本、韩国等设有站点,所以傅嘉浩需要在日本寿司味的英语、印度咖喱味的英语里来回切换。“挺好玩的,非英语国家的英语各有各的口音,好在我们都按照标准句式对话,只要能听懂关键词就行啦。”
去年8月,95后傅嘉浩通过校招进入崇明海缆登陆局,成为局里最年轻的员工,登陆局原先最年轻的一位同事也要比傅嘉浩大9岁。登陆局里是清一色的男员工,这些大哥们都把他当作“宝藏弟弟”来照顾。因为大学就读于上海电力大学,活动范围也主要在上海区域,他至今还记得第一天来上班的情景:需坐一个多小时班车,才从市区到达上班地。“本科学的是电子科学,大学里也没有接触过海缆这方面知识,一开始很痛苦,好多专业术语从来没听过。好在局里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料,领导同事对我也很好,我就边学边干,遇到不懂的就向他们请教。”先从简单的入门,他逐渐开始上手。
24小时随时待命
就在去年12月的某天晚上,傅嘉浩便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次较为严重的海缆故障。当时,亚太二号机房突然响起警报,正在监控室值班的他和同事急忙联系其他登陆局了解情况。虽然故障很快解决了,但当回忆当时的情景时,傅嘉浩仍心有余悸:“挺吓人的,当时都是小跑着去处理的。”事后查明,这次故障是因渔民抛瞄破坏海缆表层而引起的。
在“超哥”黄超看来,近年来近海区域海缆故障频发多是渔民捕捞破坏海缆而造成的。黄超1999年进入崇明海缆登陆局,入局已20年。“崇启大桥还未建成通车前,我们都是坐船上岛的,往往要花上半天时间。”他说,如果遇到江面有雾,则需要更多的时间。“相比过去,现在已经方便很多了。”
从业以来,让黄超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一是日本大地震,崇明登陆局好几条海缆出现了中断情况,导致中日之间好多业务不通;二是台湾发生泥石流导致海缆中断,造成两岸MSN用户之间联系不上。“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便启动应急处理方案,加上平时都有相应演练,并且我们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以最快速度把线路接好,确保用户使用不受影响。”
当然,这种“惊心动魄”的时候并不多,更多的时候,他们的工作显得“平淡无奇”:每隔2小时的网管巡视、每天4次的设备巡视、海缆设备供电电压电流每天抄录2次、海底中继器线路每周例行检测、海缆每月定期检查……这是崇明海缆登陆局每位员工都要做的海缆日常维护。此外,他们还要进行动力设备的日常维护、与其他站点的日常联动以及应对台风等恶劣气象环境等工作。“机房和监控室24小时都离不开人,工作范围基本上就在机房、监控室内,很少在户外工作。”黄超说。
除了处理日常紧急故障外,崇明海缆登陆局还参与了奥运会、世博会、G20峰会、十九大保障、进博会等各类重大活动的通信保障。
他们的“家”也在这里
由于要在登陆局过上整整一个星期,所以登陆局不仅是员工的工作场所,同时也是他们生活的地方。这一个星期,他们的“家”也在这里。
在业余时间里,员工们会在登陆局院子里的小型足球场,和隔壁海缆公司的员工举行一场足球比赛。在傅嘉浩眼里,同事龚欢耐力好、体力好,“超哥”则组织能力强、视野好、盘带稳。对此,傅嘉浩化身超哥迷弟,“有他在,进攻就会特别流畅”。此外,登陆局里还有桌球、跑步机、阅览室、影音多功能厅等其他休闲设施。“都很齐全,就是人太少。”傅嘉浩说。
值得一提的是,登陆局里还有一方“绿色菜地”,这里不使用化肥、农药,里面种有葱、生菜、西红柿、扁豆、茨菇等蔬菜,是令人放心的“安全菜”。“几年前,这里原本是一片杂草丛生之地,而且土壤严重盐碱让雨水将其中的碱性物质冲刷掉,然后种上蔬菜。” 沈峰说,一开始也没什么收获,后来土壤环境逐渐好转过来,种植的蔬菜品种也丰富起来。在实现“蔬菜自有”的同时,员工们还买来一些羊圈养起来,把一些吃不完的菜拿去喂羊,当作“宠物羊”来养。
岛上的空气很好,菜很新鲜,但是毕竟远离市区,人烟稀少,会让人觉得有些寂寞。这也是登陆局年轻人少的一个原因。在张欢的心里,他希望能吸引更多像傅嘉浩这样的年轻人来这里工作。“首先,海光缆、光传输等先进设备会率先应用到海缆上,所以可以在专业领域得到快速提升;再者,对外交流机会比较多,增强国际化视野;最后,地处崇明生态岛,环境好、空气质量佳。”当谈及在崇明海缆登陆局工作的优势时,张欢一口气说了不少。他希望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生活配套服务的提升,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这个行列。“扎根海岛,默默奉献。”这是张欢对海缆维护这份工作最形象、最贴切的概括。
去年10月,远在江西的傅嘉浩的爸爸专程赶来探望儿子。“老爸说工作还不错,就在这儿好好干吧。我觉得这里环境很好,工作氛围也融洽,挺合适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