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的赵希墨可谓家庭事业双丰收。年轻的他在生活中是一个“奶爸”,事业小有成就。他是莘闵局的客户工程师,也是区局的“维护先进”“D级人才”,连续三年绩效考核都是“优秀”,也是公司的“优秀员工”。
与视频监控领域“同步更新”
都说“七年之痒”是一段敏感的时光,但赵希墨已经完美地跨越了“七年之痒”,并且对工作越发地热爱。8年来,赵希墨一直坚守在“平安闵行”视频监控项目的岗位上,专注售前方案支撑和售中实施,他也成了这一领域能够独当一面的项目专家。
记者:从2010年至今,你一直都在负责“平安闵行”视频监控项目,长期在一个领域工作,你会感觉单调吗?
赵希墨:有时候是会觉得有些单调,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实际上我在不断进步,这是让我觉得很开心的一件事情。8年间,我看到了这个行业正在高速发展和变化。对比8年前我进入这个项目伊始到现在,我发现自己所做的工作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原来项目需要安装的是模拟监控,而现在已经升级成为高清监控;原来只需要在监控中看视频,而现在已经变成了通过视频进行人脸识别等。在此期间用户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改变,对我而言,需要不断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
记者:这个项目中你曾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赵希墨:2017年“平安闵行”一期合同到期,由于种种原因,客户提出后续这个项目可能不跟我们续约了。这是一个大单,我告诉自己丢不得,当时我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为此我们成立了一个项目组,从销售、方案、建设、维护四个方面与用户不断沟通。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我们以最合理的方案、最好的报价和最优的服务打动了客户。现在,这个项目正在建设中,通过“平安闵行”的人脸识别系统成功帮助民警抓获了一些不法分子。
坚守在进博会保障一线
首届进博会已圆满落幕,其实早在一年之前,赵希墨和他的团队就投入到进博会基础设施建设中。在进博会举办期间,赵希墨冲在保障一线。为了全力保障进博会的顺利开展,赵希墨的工作方案详细到具体的日期甚至时间点,每一步的操作步骤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记者:进博会前期,你主要承担哪方面的工作?
赵希墨:主要是闵行公安分局的视频监控领域的建设工作。因为进博会的工期紧、要求更高、系统更复杂、涉及到的设备更多,按照正常的建设速度,我们需要一年才能完成。但最终我们在5个月就做完了相关工作。我主要负责的工作是与用户进行沟通、制定并撰写建设方案、采购和招标项目主设备以及进行项目实施的资源调配。除此之外,我还负责项目中所涉及到的集成等工作。
记者:项目中建设方案的撰写都是由你一个人完成的吗?
赵希墨:是的,方案包括项目的情况、主要实施的内容、核心交换设备以及割接的主要步骤等方面。为了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必须要知道每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相关人员的信息,我也会在方案的撰写中细致到某一天甚至某个时间点。
记者:进博会保障工作顺利吗?
赵希墨:我们遇到过一次“意外”。进博会第二天,闵行公安分局进博会前沿指挥部的监控视频突然卡顿,我当时和团队驻扎在现场,经过紧急排查发现,主要原因是用户的带宽利用率过高造成了网络拥塞。当下我们就制定出解决方案,将万兆交换机替换了原先的千兆交换机,当天下午就解决了问题。这项工作中涉及到设备割接,但我们做到了用户使用时的无感知割接。
爱编软件爱写小结的“小老师”
赵希墨的电脑桌面非常整洁,每个磁盘下的文件夹都标有序号和文字,排列得井然有序,这些要归功于他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之余,他会主动带领团队汲取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术,他还承担起了带教老师的工作。
记者:听说你之前主动完成了“平安闵行知识库”的编撰以及“平安闵行点位数据库”“跳纤工单信息自动提取程序”等软件的开发,为什么会想到开发这些软件?
赵希墨:刚开始踏入工作的时候,因为好多地方不懂,犯了很多次错,也经常碰壁,所以我就想到在失败中把这些经验教训都总结一下,就可以避免在工作中再犯同样的错误。“平安闵行数据库管理平台”这个软件我用了半年的时间来开发,分享给同事们之后,大家连续使用了两年。虽然后续被新的软件所替代,但多多少少还是达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我觉得人总是需要积累,需要留下些什么,做项目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整个团队齐心协力的配合,所以我觉得我做这些事还是有价值的。
记者:你当带教老师会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吗?
赵希墨:我自己也是从新人一路走来的,我希望新人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有时我会站在新人的角度,思考他们想要通过学习收获什么。比如,我会有意识地教他们一些职场上通用的技能,比如制作Excel、PPT等,希望通过这些给予他们最实用的帮助。之前我总结过“全球眼项目开通七步操作法”“平安闵行点位宽表”等工作方法,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些工作习惯来影响新人,让他们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