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大数据无疑是最时髦的词汇。不管是云计算、社交网络还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智慧城市,都与大数据密切相关。但在很多人看来,大数据只是一串串冰冷的数据而已,与自己没太大关系。其实,大数据很有趣,它会生动讲述出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座城市中人们的故事,让大家近距离体验到大数据的魅力。
■记者钱立富
大数据就在身边
最近在《我的极刻》微信公众号上,一系列有关魔都大数据的文章火了。从樱花季节魔都哪座公园脱单指数最高,到反映申城职场女性婚姻、网购“剁手”、旅游度假状况的《上海女子图鉴》,再到魔都90后青年的生存状况等等,这一系列借助大数据分析、阐述魔都故事的文章阅读量都很高,也让大家感受到,大数据离我们并不遥远,其实就在身边。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魔都大数据揭示的一些有趣现象。
【关键词】
上海白领女性
大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上海年轻女性单身比例高达六成,也就是说,如果去各大商圈5A写字楼逛逛,10个年轻姑娘中有6个是单身。不过,想要追到这些单身年轻女性可不容易,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大都市中,上海白领女性的脱单指数是最低的,因为在她们看来,一个人生活好像并不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没必要放低择偶标准。
而在网购方面,上海年轻女性的剁手指数很高,网购消费支出是全国平均值的1.5倍,访问频次最高的是淘宝(平均每人每天访问6.52次),其次是京东(平均每人每天访问4.31次),接下来还有天猫、亚马逊和拼多多等等。
而在旅游度假上,八成白领女性每年至少一次旅游度假,更有63%的职场女性每年会选择境外游,日本、美国、泰国是最受上海白领女性欢迎的境外游国家。
【关键词】
魔都90后青年
说起90后,大家以为还是小毛头,其实细细一想,最早的90后都快接近30岁了,他们也面临着工作收入、租房买房、婚姻等方面压力和烦恼。
在魔都打拼很辛苦,90后也不例外。根据不完全统计,超过40%的90后青年能在7点之前回家,但仍有超过21%的青年选择奋斗到深夜11点以后,甚至,通宵加班的“英雄”也不在少数。但是,在7点前下班的青年朋友,均从事于薪资排名垫底的几个行业,真的很残酷啊。而在魔都加班区域排行榜中,陆家嘴、五角场、人民广场、四川北路和徐家汇排名前列。
单身的90后,马上也要迈入大龄未婚青年队伍。无奈之下,很多人只能拜托婚恋网站帮助自己寻找另一半。数据显示,28岁青年是访问婚恋网站的主力部队。在将剩未剩之时,在3字头来临之前,把握住脱单的最好时机吧!
懂你,但不认识你
目前,这些魔都大数据文章基本上是出自一位80后女生之手,来自于理想公司大数据团队的胡仲敏。如何让大数据和人们的工作生活更好结合在一起,让大数据更容易打动人心、引起大家的兴趣,她花了不少心思。
“选题很重要,角度也很重要,最好和大家关注的热点结合在一起”,胡仲敏说道。比如《上海女子图鉴》这篇,因为最近有部讲述北漂奋斗故事的《北京女子图鉴》电视剧在热播,许多人在女主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引发了共鸣。而《北京女子图鉴》则翻拍自日剧《东京女子图鉴》,胡仲敏去年就看过《东京女子图鉴》,这让她想到,可以结合大数据分析反映上海白领女性的群体状况,应该会引起大家的兴趣,事实的确如此。
还比如《魔都90后青年不完全生存指南》,这是趁着五四青年节推出的文章。而且今年的青年节是1990年出生的90后群体过的最后一个青年节,他们即将步入而立之年,所以选取了此角度,并结合大数据分析,告诉人们90后的生存现状。
确定好选题、用户群体和数据标签之后,大数据分析人员再通过大数据模型筛选出相应的数据,“我会告诉大数据分析人员,我需要哪些方面的数据,有哪些标签,他们再进行分析”。胡仲敏介绍。当然,这些数据都是经过严格脱敏的,实现对用户个人信息和敏感隐私数据的保护,反映出用户群体的整体行为特征,而非某个用户的信息。打比方说,通过大数据分析,知道有多少用户喜欢网购,但是不知道具体哪些用户喜欢网购。“懂你,但不认识你。”这便是大数据分析发挥的作用。
大数据不仅可以在城市管理、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提供更有力的抓手,提高运营效率、降低风险和成本,而且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更多人了解大数据、喜欢大数据,对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来说会产生更大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