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踪迹十年心”,光阴悠悠中,张丽华走出象牙塔已有十个年头,2008年从南京邮电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了宝山局工作,从未离开。
这不算短也不算长的十年,对于张丽华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她是在和设备打交道,在区局维中部门工作,确保网络、设备运行正常。后一阶段是在和人打交道,2016年底她从后端转型至前端,进入区局销售支撑中心,负责ICT业务流程支撑。虽然从事ICT销售支撑工作时间不长,但是这位“新人”已经崭露头角,前段时间作为投标负责人拿下了“宝山区教育局校园无线覆盖”的千万元级大单。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张丽华说自己会在智慧教育的路上踏实前行,为宝山区智慧教育生态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钱立富
不惧对手扰乱拿下大单
商场如战场,尤其是这样数千万元的智慧校园大单,博弈异常激烈,加入“战局”的企业多达7家。有的企业甚至使出干扰战术,使得招标工作不断延期。面对对手的小动作,张丽华作为投标负责人,联合理想公司应标团队以“不变应万变”,精心做好己方的准备。最终凭借电信整体强大实力,成功拿下此项目。
记者:在“宝山区教育局校园无线覆盖”项目,对手是如何进行干扰的?
张丽华:招标公告是在2017年12月份公布的,其中要求,参与竞标的企业需要提供至少7份校园的仿真测试图纸和30多份校园设计图纸,仿真图纸要求说明是如何竞标企业是如何在校园内具体布设AP的、布设在哪些位置。这个工作量非常大,不过因为我们前期准备很充分,拿出这些图纸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有的竞标企业来不及拿出这些图纸,为了拖延招标结果公布的时间,他们连续对招标工作提出“质疑”。本来,招标结果是在春节前公布的,后来拖延至3月中旬。
记者:面对对手造成的延期,我们做了哪些准备?竞标结果公布后,电信成功拿下,那参与竞标的其他企业的反应如何?
张丽华:我们之前已经做了充分准备,所以心里是有底的。不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这期间,我和理想公司的同事们都在仔细核对标书,不让一丁点问题存在。我老家在江苏南通,为了仔细核对标书,春节假期我提前三天回到上海,将招标准备工作做细,父母和爱人都理解、支持我。
3月14日,竞标结果公布,我们以高于对手8%的价格成功中标。这个时候,对手们很“安静”,因为我们准备工作做得非常扎实、非常充分。
就拿标书来说,我们厚厚一摞,设计图纸是单独成册的、不包括在内,标书有2000多页。而对手的标书只有500页左右。而且,那些校园设计图纸,我们不是提供了30多份,而是提供了110多所学校的图纸,远远超过招标要求。
记者:这次竞标胜出,是因为我们整体实力突出。那么,你觉得其中还有哪些影响胜负的关键因素?
张丽华:我们抓住了用户痛点,向对方提供了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传统模式,校园无线网络建好之后,由教育部门自己运营。但是由于宝山区学校数量多、区域广,管理好并不容易,而且这对人员专业性有较高要求。我们提出了通过向电信购买服务的方式,用户只管用,运营维护由我们提供,教育部门就没有了这些麻烦。
而且,我们突出了理想公司研发的无线管理平台兼容性,能与现有“校校通”有线网络充分融合的优势,避免与竞争对手陷入同质化低价竞争。
接下来,我会跟踪项目的实施。目前在几所学校试点,试点通过后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
不同经历都是人生财富
从大学毕业进入宝山局工作后,张丽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区局维中部门工作,成天和设备打交道。一年多前,通过内部人才招聘,她转入前端条线,在区局销售支撑中心负责ICT业务流程支撑工作,整天和人打交道,这带给她不一样的体验。
在她看来,这些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
记者:在后端和前端工作,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张丽华:在后端部门,面对的是设备、数据,碰到问题,按照固定的流程进行处理。而在前端部门,自主性更强一些,很多事情你都要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合适。
我觉得,在不同的部门工作,对自己都是很好的历练。在后端部门工作8年,让我能沉下心耐住性子,工作要细致。而这一年多在前端,我也学习了很多的知识,过得很充实。
记者:在休息时,你会做些什么?
张丽华:烘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就像一次细致浪漫的旅行,能很好地放空自己。我也很喜欢看书,不过和以前有些不同。以前更多是兴趣所在,而现在更要通过看书、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现在看书的范围更广,特别是专业方面的书籍必须要看,比如智慧教育、物联网等等方面。对我来说,学习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必须要掌握新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在工作中取得成绩。
记者:工作忙碌,那还有时间经常陪伴家人吗?
张丽华:我爱人在苏州工作,他有时间会来上海陪我。如果我有时间,也会去苏州。幸好苏州不远,几乎每周我们都能相聚。他说会来上海工作,但时间还没有确定下来。我爸妈也经常会从南通来上海看我,一家人聚在一起,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