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说话与数据竞争的年代,海量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后被应用于企业决策,大数据分析是每一家互联网公司“试比高”的技术武器。在我们公司内部,也存在一支这样的团队,他们从大量的经营生产中产生的海量业务数据中,抽丝剥茧,找到关键要点,为公司各单位的市场经营工作出谋划策。这一团队,主要来自公司经营分析专家工作室。
曾经,经营分析的岗位被有些人认为“鸡肋”“伪需求”,很多部门忽视了它对市场决策的影响,如今,市场经营分析早已成为“刚需”,经营分析专家工作室也应运而生。工作室成立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为各单位都培养带教了经营分析专业人员,经分领域的专家俨然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记者戚夜云
头脑风暴,搞定多个研究课题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想要最大化发挥经分工作的效用,就需要把专业的力量凝聚起来。人力资源部与市场部组建经营分析专家工作室后,通过人力资源技能共享平台,招募了来自市场部、政企部、浦东局、西区局等18名成员。于是,各单位的经分工作主力凝聚在了一起,着手研究一线人员常年面临的难题。
现在政企客户带来的收入是公司营收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公司应收账款的主体。大型、超大型企业是季度、半年度、年度计费,缴费金额巨大,缴与不缴费之间,收入天差地别。一旦发生欠费,会让区局十分头疼。
于是,经营分析专家工作室通过人力资源技能共享平台发布了相关课题研究,专家们头脑风暴,开发上线了“不确认收入日销账报表”,建立政企大额欠费日监控体系。该体系的精细化程度堪比标杆互联网公司,区局可以按日跟踪欠费账单的余额,实时掌握客户的销账情况。更为细致的是,报表还重点关注了万元以上的欠费账单金额,从而提高区局的管控效率。信网部等单位2017年试用后,该体系在欠费管控和收入调节上起了很好的作用。
专家们头脑风暴迸发的灵感火花层出不穷。这样的攻坚克难课题研究,工作室2017年开展了多次。例如,以前卖一个套餐,只能看到移动与宽带两项收入,现在,即使根据一个用户的拆机、迁移,都能预测该用户行为带来收入的变化,帮助区局定位是否有高价值用户流失等风险,自查销售维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该系统名叫“家庭客户级量收分析模型与报表”系统。
急一线之所急
市场部的赵海岗是经营分析专家工作室的课题带头人之一。在记者采访之前,他已经连续多日加班到深夜。如此忙碌的状态,恰恰反映出经营分析人才的紧缺程度。为了支撑一线,工作室专家经常下沉一线,不仅推进实施产品部月度生产运营例会,解决信网部、互联网部、移互部日常生产中需要公司协调的问题,还走访浦东、西区、莘闵、金山、南区、中区等区局,现场解决区局经营分析工作中的口径、数据以及工作方法上的困难。
下沉一线更重要的一点是,区局之间的宝贵经验互相传递。在所有区局中,浦东局“一人一日一表”的日常生产管控方法堪称典范。工作室一方面重点推广这一报表的核心思路,即如何创建一个标准,让用户量和实物挂钩,每天跟踪其趋势,另一方面创建了量收报表,并固化在系统中,供有需要的区局调用。
有一回,金山局遭遇收入瓶颈,找到工作室寻求帮助。来自浦东局的工作室成员分享了他们的做法,让金山局得以借鉴。而在这之后,金山局作为最早碰到低价宽带战冲击的区局,制定出台的反制政策又成了珍贵的经验再次“反哺”,被分享到其它区局。
授一线鱼,不如授之以渔
每一次课题研究背后,工作室成员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家庭客户级量收分析模型,就涉及成百上千的套餐价值拆分和制定,而且需要“肉眼一个个拆、一个个看”;模型建立前后,还要与IT部门不断沟通校验处理上千万条数据,不断剔除错误的数据和算法,修正数据口径和来源。“这样的校验我们要来回5~6稿,每一稿周期都在一周以上。”工作室成员肖俊杰表示,一名优秀的经分工作者必须长时间浸在海量数据中磨练,才能成长起来。
“以前没有常态化的工作室组织,经分工作交流十分有限,看待市场策略相对比较单一。就以公司政策理解来说,每个区局关注点不一样,接受程度也不一致,市场行为难免会出现偏差。比如说,发展十全十美套餐的同时,公司还推广了其他业务,有的单位忽视了十全十美的重要性,市场重心被其他业务所替代。”肖俊杰在谈及工作室的作用时,特别强调了常态化交流培训的重要性,对于一线单位经分工作者而言,缺乏经验上的沉淀,可以通过培训以及横向交流来弥补短板,掌握方法论与大局观。
工作室成立后,通过人力资源技能共享平台,开展了多次培训和上下交流,不仅邀请外部专家讲课,还协同企信部组织培训,利用远航、小CEO培训等机会交流经验,让公司各单位经分人员形成统一的工作语言,快速提升能力。不过作为工作室骨干带头人,赵海岗认为团队成员的能力培养仅靠过去的一年还远远不够,并且表示将在今年继续加大人才培育上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