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业务)贴公客(业务)”,是许多市区分局常常遇到的情况,然而在今年西区局的一些分局中,扎实发展的公客业务罕见地出现了赶超政企业务的趋势,从“政企贴公客”到“公客倒贴政企”的转变,对公客市场成熟度极高的市区局来说尤为不易。
那么,西区局是如何在公客市场做到华丽转身的?西区局局长助理王天告诉记者,街镇签约、渠道建设、小区攻坚这些工作都很重要,但归根结底,“公客市场就是靠汗水换来的,从区局到分局,到代理商,直至前端每个装维师傅、营业员,大伙儿齐心协力,才能收获成绩。”
■记者王昕
“抓手”在哪儿?
公客市场,对许多前端工作者来说,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难以捉摸的用户、难以掌控的渠道、难以管理的队伍,每一项都是不小的挑战。提起公客的“难”,许多公客管理者常常会用一句“你做做看就知道了”来形容其中滋味。
“很多人都会觉得公客工作‘缺抓手’。”王天说,在西区局的公客及渠道体系中,从区局、分局,到公客经理、专营店老板,直到末梢的营业和装维队伍,整个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对大家共同的目标有着清晰的共识,“从去年开始,区局层面认准向‘单转融’、IPTV等战略价值高的业务方向发力,而如今区局正逐步感受到公客市场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红利。”
王天认为,公客市场是讲究“积累”的,效果是“滞后”的,用户积累和沉淀带来的业务收入增长不会一朝一夕反映出来,但却会在今后一段较长时间内为区局和分局带来收获。第一个季度数据显示,西区局公客业务总体表现良好,融合业务占比节节攀升。
另外,“单转融”、IPTV等那些对用户存留很有帮助的业务不会因为指标到了就停下来,配合公司的整体营销政策,西区局还会继续做强公客市场,“在公客市场上,西区局一直坚持将眼光放长远,多做高附加值、融合业务,确保公客市场发展质量。”
小区攻防的闭环责任体系
万轶是西区局普陀分局分局长,在他眼里,西区局提出的“公客力量重返社区”是公客市场发展的关键。
“目前区局已经在小区攻防领域建立起了成熟的三级体系。”万轶说,区局、分局层面与街镇签署“双协议”(党建和信息化)为顶层设计,分局与物业居委的“美丽家园”合作为中间层,而对第一线的装维人员、公客经理等,分局则要求他们重新走进社区,把社区关系“重新捡起来”“维护好”。
西区局对三级各环节均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要求与街镇签署“双协议”,目前西区局已经与江苏路、石门二路、北新泾等街道党工委成功签订区域化党建、信息化合作“双协议”。
而对公客经理们来说,去年以来,西区局的考核也变得更细了,“动作宽表”是考核公客经理工作的新维度。例如“IPTV叠加了吗?”“营业员标签是否点击?”“播播TV发展了吗?”等众多业务流程中的细节都会在“动作宽表”中有所体现,西区局要求这些“动作”一定要落实到位。
王天坦言,有些流程细节,如果不强调要求,很容易被前端工作人员忽视,但一旦要求了,落实做到位了,大伙儿都会尝到业务发展的果实,“这就像解方程式,只要一步一步按要求做到位,最终得出的会是一个满意的答案。”
“社区关系的维系是小区攻防战成败的关键。”万轶说,三级体系的建立,为小区攻防建立起了一套闭环责任体系。
营维渠道是宽带发展主力军
有了三级体系,有了责任划分,最终谁来完成这个闭环?当然是装维人员和营业厅里的营业员。
“营维渠道正在成为宽带发展的绝对主力。”普陀分局副分局长候新海表示,在小区攻防战中,营维队伍正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例如,在最近的春雷行动中,装维人员早晨七八点上班,忙活了一天后,晚上7点后还要再次出动,上门‘夜扫’,工作完成时常常已经很晚,他们还要骑着电动车回到郊远租住的房子中休息。”候新海说,许多营维人员的电动车都是两块电池轮流上阵,可见走街串巷之辛苦。
“西区局特别强调了对装维人员的关怀,除了专门上门慰问之外,更是要求保证工作的透明度和激励的穿透到位。”王天说,西区局要求营维公司负责人保证团队稳定,所有工作的激励明确清晰,确保到达装维人员手中。另外,西区局还专门组织“一线访谈”,跳过分局、营维公司,让装维人员直接与区局相关主管对话,唠家常,大胆“吐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西区局还制定指标,确保大比例的酬金到达一线,“我们的激励措施得到了装维兄弟们的认可,同时支撑也到位,那么他们就会有干劲。我们的多种举措都要让一线的装维人员自发地愿意干,干好了,团队的钱多了,他们的收入也提高了。”
在营业厅渠道方面,西区局设立内部PK赛,设置激励系数,调动专营店积极性。另外,针对辖区内的盲点,西区局积极布局填补空白,通过泛渠道合作等多种形式,进驻如中远两湾城等大型社区,贴身服务电信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