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4日结束的全国男子排球联赛中,上海金色年华男排队再度夺冠,迎来他们的“金色年华”,这是上海男排在全国联赛中拿下的第十四个冠军。而金色年华队的3号位副攻手张奕宸,在一场对战山东男排的比赛中,凭借出色的拦网表现,获得本场比赛的MVP(最有价值球员)荣誉。赛事结果一出,浦东局川祝分局的樊玉士难掩内心喜悦,总算能睡上一个好觉了。张奕宸正是她的儿子,她老早整理好了房间,等候半年多没回家的儿子回家团聚。
■记者刘慧莹
相逢总在高铁站
2017年11月下旬,全国男排联赛拉开序幕,张奕宸开始在上海、北京等城市比赛。从那往后的半年时间里,张奕宸基本在球队训练住宿,不能回家。
儿子不回来,樊玉士就跟过去。“主场的比赛一场都不会错过,而每年的京沪大战都是全国联赛的重头戏,我也会去北京看比赛。”樊玉士从未错过儿子参加的任何一场重要的比赛,可以说是上海男排的头号粉丝,谁在什么位置扮演什么角色、有几位外援、如何进行攻守等,她都了然于胸。
实际上,上海男排背后还有一个实力雄厚的“糖醋排骨后援会”,集结了男排队员的家属、排球俱乐部会员和上海男排的忠实球迷。每年男排联赛期间,后援会都会统一购买从上海往返赛场的车票、安排男排亲属的住宿,大家在客场看台集中坐在一起,喊起来也更加团结。樊玉士就是其中的一员,每年都跟随后援会,亲临现场支持儿子的比赛。
尽管全程跟随儿子的赛程,但樊玉士与张奕宸的接触更多是在高铁站。运动员对吃有特殊规定,樊玉士不能像普通母亲一样,给儿子做爱吃的食物;赛场上观众席与比赛场地分隔,樊玉士也无法给儿子递一瓶水,擦一擦汗。“他们打他们的比赛,我们看我们的球,如果可能,我们都买同一时间的高铁票。”对樊玉士来说,能在车站和儿子见面说话,就是最大的欣慰。
她生日时,儿子受伤
每逢联赛,樊玉士的心情总是被儿子的战绩拉扯,如果获得胜利就会激动,如果失败了就会担心儿子的心态。2013-2014年全国男排联赛时,张奕宸第一次跨进全国联赛的赛场。当时决赛是三战二胜制对战北京男排,第一场客场战败,尽管第二场在主场获胜,但上海男排最终以1:2败给北京男排错失金牌。而同样的遗憾在次年的男排联赛再度上演,更雪上加霜的是,在四分之一决赛客场对战山东队的过程中,张奕宸由于在落地救球时不小心摔倒受伤,樊玉士清晰地记得,那天是2015年1月18日,正是她45周岁生日。
回忆起儿子受伤的经历,泪水从樊玉士的眼角滑落。尽管伤势很快好转,但那场事故让张奕宸在每次起跳时都心有余悸。樊玉士说:“儿子身高1米93,作为队里的副攻,职责是掩护助攻和接应的进攻,骗掉对方的副攻来拦网,并兼具进攻和拦网的职责。但是1米93的身高在男排副攻手中完全不占优势,只有掌握好起跳节奏、时间以及各式手型,才能发挥出色。”
在2015-2016年全国联赛决赛中,上海队对战北京队,北京队负责副攻拦网的选手是一位澳大利亚外援,身高2米12,1米93的张奕宸想要拦住2米12的埃德加,从身体条件来说并不占优势。但是,张奕宸掌握好了起跳时间和拦网节奏,不仅实现了很好的拦截,还在第三局出现了一个漂亮的二次球(对方过来的一个球,副攻直接发回一个扣球)。
在2013-2014年的全国男排运动员排名中,张奕宸在拦网榜的成绩是第四名,在受伤前始终保持着这个名次。如今,张奕宸收获了全国联赛的三枚金牌、一枚银牌及其它奖项。
目送儿子前行
经过联赛后短暂的休息,张奕宸又要回归队伍,开始新一轮高强度的训练。随着张奕宸的成长,这样的告别在樊玉士家里成了家常便饭。大概是摩羯座安稳的性格使然,樊玉士很少直接对儿子流露自己的想念与担心,转而把儿子的奖牌和荣誉都悉数珍藏在本子里。因为儿子的缘故,樊玉士开始拥抱社交媒体,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新浪排球”,关注儿子教练和同队队员的微博账号。樊玉士也会主动让位给爱人,让他把儿子送到万体馆,两个爷们会在路上交流“男人之间的问题”。
1992年出生的张奕宸在三年级时被体校老师选中试训,之后进入李国君排球学校,再进入上海东方绿舟排球集训基地,2009年他成为上海男排的一线队员。樊玉士没有过多干涉儿子的成长,从14岁开始,儿子就离开家独立生活。
如果旁观者着眼于荣誉,那么身为母亲的樊玉士则更加关注儿子的难处,在樊玉士眼里,儿子比自己更辛苦:冬天接球时手指甲里都会出血,平日里乘车往返学校和训练场,功课却丝毫不能耽误。
龙应台在《目送》中曾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未来,儿子还能打多少年,樊玉士说不准,也很难做出规划。男排运动员一般在25岁之后进入成熟期,因此,樊玉士希望儿子再好好打几年,能在球技上有新的突破。谈吐间,樊玉士喜忧参半,不过当她翻开手机相册,看到儿子的照片时,脸上又露了暖暖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