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今年将“可感知的品质”作为全年的中心工作,对网络发展部总经理杨炳丰来说,如何为公司内外的用户和员工们搭建一张张高品质的网络和一个个高效率的系统,成为他和同事们肩上扛着的使命。
要实现这个目标,杨炳丰认为,既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长远战略眼光,也少不了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网络发展部是个责任重大的部门,从领导到员工,自上而下,每个人都要在业务能力上能够独当一面,在个人素质上做到行得正、有担当,这正是网发人应当拥有的‘状态’。”
■记者王昕
用好权力和资源首先要自身硬
“新时代,对网发提出新要求。”杨炳丰表示。近年来监管、审计、法律等方方面面都对网发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坦率地说,网发部手里是有权力和资源的。”杨炳丰坦言,这更加要求包括他在内的每个网发人都要做到“自身过硬”,“对领导干部来说,要发挥好头雁作用,带头做好党建、廉政,用自身的行动说话,领着大家向前走。”
网发部定期与公司纪检纪委合作,常态化为员工提供党风廉政教育,同时,员工之间还内部开班自我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杨炳丰强调,“行得正”只是每个人都应该牢记和做到的底线和红线,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向外取经、对内互相学习,他还要求每个网发员工都要具备“独当一面”的业务能力和状态。
杨炳丰说,网发部党总支围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加强对网络规划、投资计划、建设管理的监督检查,做到常提醒、常告诫,警钟长鸣,网发部关键岗位员工100%通过公司廉洁从业考试。
赢下今天和明天
4G精品网、高品质全光网、领先的物联网是网发部正在参与打造的三张具有领先优势的精品网。用今天检验昨天,用明天审视今天。在杨炳丰看来,网发部既有很多日常事务性工作需要处理,同时也要完成非常重要的公司前瞻性战略布局,“既要急前端所急,解决当前最急迫的问题,以应对当前竞争形势;同时也要为公司未来长远发展做好能力储备。”如何保障公司网络无论今天、明天都能“在状态”,成为杨炳丰追逐的方向。
杨炳丰举例,例如2016年网发部在集团内第一个启动了vDC机房重构,缓解了IDC资源紧张的难题,为今年公司力推的“企业上云”工作早早就埋下了伏笔,让公司具备了更加丰富的云计算提供能力。又如,目前正在建设的4个新枢纽,将能缓解整个长三角、面向国际的IDC运营能力问题,对公司未来5~10年的发展意义深远。但从目前网发部已经交付的IDC机架数量来看,就能支撑起数十亿元的云计算业务收入规模,为IDC能力保障增添了底气。
“你信吗?未来上海老百姓家的宽带将是即插即用的。”杨炳丰说,SDN网络重构是网发部正在推动的又一个重大项目,“这是一件可以和当年IPTV相提并论的事,能够帮助运营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运营,避免管道化。”
“推动这项工作会对原有工作流程、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但‘阵痛’之后,将大幅提升电信的宽带品质,给用户带来全新的宽带使用和服务体验。”未来,SDN智能网关将成为智慧家庭生态圈的第一入口。目前,网发部已完成5个业务上线,实现相当用户规模的试商用和产品化,在集团中处于领跑位置。而且,“SDN网关的最核心内核就是我们自己技术开发的。”杨炳丰非常看重团队的专业能力,“我们的员工带领着团队写代码,体现了电信的技术实力。”在中国电信CTNet2025网络重构一周年成果展中,上海电信成为唯一项目入选的省级公司,而公司在SDN网络重构方面的取得成绩也被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常常挂在嘴边,向同行提及。
杨炳丰表示,网发部肩上的责任重大,必须对公司网络的未来发展未雨绸缪,“明天的网络品质是检验我们今天工作最好的标准。”
义不容辞地来托底
在着眼未来的同时,网发部对眼前的“战役”同样来之能战。
2016年底,公司决定大力推进千兆网络建设,并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全球第一个千兆之城。这对网发部来说,是一次网络升级的“遭遇战”。
“这意味着要把整个网络从头到底都翻一遍。”网发部网络规划处副处长吴飞说,当时他和团队都感到了很大的压力,这项工作涉及网运、IT、客服、区局等多个部门,在前期沟通会议开过之后,“杨总找到我,对我说,这件事就由我们主动来牵头吧。”吴飞回忆,“杨总办事雷厉风行,当时很果断做了这个决定,他说,该牵头就牵头。”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杨炳丰要求吴飞将“千兆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也促使吴飞上紧了发条,他积极协调各部门工作,督促进度落后的区局加快进度,推进千兆网络建设加快进行。按照目前进度,上海进入千兆之城的时间表从原定的3年规划提前到2年全部建成,千兆将成为上海电信的又一张靓丽“名片”。目前,公司已有海量PON口具备千兆能力,千兆覆盖率迅速攀升,充分保障了电信公司的网络领先优势。
杨炳丰说,作为部门领导,他必须率先做到有担当,“很多事情,网发部都要扮演一个托底的角色,与能力交付有关的工作都要由我们来托底,这一点网发部义不容辞。”
敢于“说不”
800M重耕是公司去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铁塔公司等多方面均提出,必须大量采用“合路”技术,而代价是损失一部分无线信号,也就是说,网络质量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面对这个重大的技术课题,杨炳丰坚定“说不”——电信移动网络质量不容有任何损失。当时,顶着巨大的压力,杨炳丰“拍板”否决了这个技术方案,“有问题我们担着!”杨炳丰说。
网络发展部规划处项目主管刘影帆回忆,“当时各个相关部门都认可的技术方案被我们否定掉了,因此我们身上的压力是很大的。”去年4到6月,网发部成立了“铁塔督办小组”,针对所涉及的所有500多个基站,一个个跑过来,行程覆盖全公司所有14个区局,进行全面技术考察和验证。
最终,事实证明杨炳丰的判断是正确的,整个800M重耕项目中只有极少数采用了“合路”技术,一张高质量、高品质、“不打折”的800M网络提前56天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执着。”刘影帆说:“杨总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对认准的事情有执着的信念,他会带领团队努力去干、去钻。”
在vDC机房重构项目中,由于资源紧缺,一些老机房开始进行承重加固工作,以容纳更多的IDC设备。杨炳丰在亲自跑点调研多个机房后再次毅然对机房承重加固“说不”。
“我跑了好几个地方,不能再增加负荷了,风险太大了,有很大的安全风险。”杨炳丰也清楚,暂停这项工作可能会给区局的业务能力带来一定影响,“有的区局领导都跑到我办公室来了,但安全是头等大事,这项工作实在不能再开展了。”
“网发部的工作就是这样一个常常会‘得罪’人的工作。”杨炳丰坦言,“我要求网发部的员工在工作中,不能怕‘得罪人’,一切从公司利益出发,如果有责任,自己要担当;如果有困难和压力,那就由我和网发部的管理团队来担当。”
杨炳丰由衷表示,在敢于“说不”的背后,网发部的工作更需要的是公司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