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上海大雪纷飞,气温降到零下3度,晚上更是风雪交加、寒意透彻。22点,在浦东花木地区罗山路上,来自网运部、浦东局、邮电设计院的一群技术人员顶风冒雪,开启了一场割接战。这也是上海电信传输机房重构打响的“第一枪”。
2018年是公司践行集团公司网络重构战略、夯实基础网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年,网络重构项目的基础工程是先做好传输机房的重构工作,即将传统的ODF机房改造成智能化的iMODF机房,从而盘活机房空间,实现光纤的集中调度、管理和快速响应。根据事先定好的计划,1月25日,网运部率先在浦东明华局开启机房重构之旅,
当晚,割接工作持续了2小时,本报记者亲身体验了这场“雪夜街头割接战”。
■记者汪建君摄影费锋
他们爬入窨井,雪花跟随着下井
1月25日,上海的天空扬起了一片片雪花,午后,雪势加大,鹅毛般的雪花在风中飘扬翻滚、摇曳生姿,久居都市的人们为这番雪景欢呼雀跃,而对网运部线路传输维护中心的宋节来说,这番浓浓雪意,他却并不乐见。
半个多月前,这场传输机房重构割接工程就定于1月25日晚上进行,由于前期的各项安排一切就绪,所以无论风霜雨雪,当晚施工割接不可避免。
尽管天气有所不预,但对于拥有十几年割接经验的宋节团队来说,他们非常清楚雨雪天施工做好前期准备的必要性。割接时间定在晚上22点——这是为了将对用户的影响降到最低。
19:00,罗山路上的街灯已经照得通明,此时,朔风劲吹、雪花狂舞,在昏黄灯光的映照下恰似一副“风雪绕城水墨画”。宋节一行着装齐备地来到罗山路高架桥下,十余人各自分工,有的搬出发电机,有的挪动抽水机,有的布设防线,有的对接水管,有的停靠施工车,并打开双闪用以提示路上的车辆和行人,赵戬、赵建军合力撬动施工的窨井盖,甫一打开,窨井里的水便漫溢而出,施工队员马上架上抽水机,“轰隆隆”地将水抽出。大约半个小时,积水全部排放而出,江亮搬来一架直梯,伸进窨井深处,打开照明灯探视一番,随后便下井操作了。
窨井的空间太逼仄,他转动身体不甚方便,井上的同事则时时俯身搭把手,一边叮嘱着“当心”,一边用力将直梯扶稳。此时,大雪还在簌簌地坠落,落到马路上、车顶上,也落入窨井飘到江亮的身上。他在井下查看、梳理了近20分钟,最终确定了今晚割接的老光缆,于是爬出窨井,快到地面时,队员连忙扶他安稳地走出来。这时候,新的光缆已准备在操作台上,一切就绪,就等一声“割接”的指令了。
在另一端,位于明华局的机房里,来自网络资源中心的7名操作人员,此时此刻也在设备的检测端准备就绪。在过去的一两个月里,从iMODF筹建到预放光纤再到排摸资料,他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当晚的任务就是负责跳纤等设备的检查,在iMODF上拔出老光纤、插进新光纤,外面的施工人员每割接一带,他们便检测割接的效果。
大雪纷飞中,割接持续了2个小时
晚上,雪一直不停地下,罗山路上的草坪里积雪覆盖了绿色,汽车车顶上也积一层厚厚的雪,记者量了一下,积雪足有10厘米。寒风狂乱地吹,卷起的一片片雪花在路灯光下汹涌翻滚,近处的高架桥上和马路上的车辆呼啸而来又奔驰而去。
21:50,宋节和队友走进操作台,资源中心的员工也在机房设备端伫立;21:55,赵建军将老光缆的接头盒开启,用大灯照明每一个细节,江亮在调适对讲机,与机房人员保持信号的联络。逼近割接时间的前几分钟,一切都安静下来,机房里只有设备在发出声响,窨井旁只听见发电机在鸣唱,而天上的雪花还在恣意地漫舞。
“开始割接!”22:00,随着网运部领导的一声令下,赵建军的双手迅速操作起来,他左手扶住老光缆,右手握着美工刀,用力地朝光缆一刀一刀地割下去,宋节用照明灯打着光,江亮在一旁仔细地注目,手里拿着螺丝刀等工具随时准备递给赵建军,坐在对面的赵戬则开始梳理新光缆的线序,打开熔接机,准备新老光缆的割接融合。
这是一套复杂的程序,从割开老光缆到清洗新光纤、到分发核对线序、到新老光纤熔接,再到机房确认还原,众多环节需要里里外外的所有人员密切配合,任何一环出现差池,都将意味着所有工序从头再来。
“每一根光缆都牵动着成百上千家用户的通信使用,我们的割接是依序而来,对用户的影响也是批次发生,事前已经做出了承诺,就必须在承诺的时间范围内解决一切问题。”宋节对记者表示。
当晚割接的光缆一共有12带,每一带又有12芯,光纤细如发丝,必须十分用心谨慎。赵建军清洗完了第一带光缆,随即递给赵戬,赵戬左手掐着光缆头,用右手小拇指对着光纤轻轻一掸,粘合的光纤便有序分开。宋节在一旁解释说:“将粘合的光纤抖松散开,割接才会更精准,别小看了这轻轻一掸,指法没有10年的功力很难练成。”
作为传输线路维护中心的核心骨干,宋节的团队成员都有十几年的割接经验,公司通信割接的流程、工序和标准都是由他们来制定和推广,此次机房重构试点操作责任重大,这批骨干队伍当仁不让。
赵戬在完成拇指一掸的动作之后,便开始操作新老光纤熔接,他用身子贴近熔接机,粗大的手指拿捏着细细的光纤,凑近、贴合、熔接,大约一分钟,身旁的江亮就拿起对讲机,大声说道:“第一带完毕。”机房里的员工则迅速检测网管系统和电损消耗,很快便传来一声:“一切正常。”
当晚,这样的操作循环往复12遍,从22:00开始到23:50结束,比预计的时间提前了10分钟。临近零点,雪势变小了,空中的雪花又回到斑斑点点的状态,然而,风却越显狂烈,加之午夜的清寒,这时更觉冷冽。
宋节感慨,双脚已经冻得麻木,毕竟站了近2个小时,但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在大伙齐心协力的配合下,圆满完成了任务。
深夜的明华局门前,当晚参与人员陆陆续续离开,宋节和他的团队在完成最后一道割接之后,又将现场收拾成原有的模样:防线拆除、窨井盖上,仿佛一切都没发生,但那潜藏在地表之下的光纤之路,却开始以新的方式服务着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