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兆宽带规模化发展,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初步全线贯通,在这些备受瞩目的通信技术背后有一套怎样的运营体系?中国电信坚持技术和市场双驱动,把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仅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就承担和完成国家、上海市及行业重大科技合作项目超过40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4项、累计受理发明专利719项、授权专利267项。
体系搭建
在第四届上海电信科技节上,中国电信量子保密通信受到关注;今年第五届上海电信科技节上,VR云驾培、IPTVVR、基于VoLTE的RCS应用、人脸识别、未来网络开放实验室CO重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等尖端技术同样亮眼。从传统通信运营商转型为智能网络领跑者,依靠的是一整套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017年9月,第四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展会上,中国电信展台的量子通信展区吸引众多观众驻足。)
2016年,中国电信集团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目标,重点举措包括:成立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创新决策委员会,对重大网络技术及路径提出决策意见;发布核心能力清单并实施指导意见,支撑五大生态圈和“2+5”重点业务;建立重大攻关项目和重点研发课题推进机制,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中国电信集团每年组织评选科技进步奖,奖励重大研发成果,并对获得国家受理、授权的重要专利进行专项激励。
上海电信积极响应集团战略,以“技术和市场双驱动”为引领,逐步形成了纵向技术战略指引、横向技术协同推进的体系模式。
在体系设计上,上海电信创新公司技术管理体制机制,从三个层面重塑公司技术体系。在体系设计中,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变现能力、强化部门协同、深化队伍建设,从而推动科技创新、激发业务活力。
为统筹公司在技术领域的重大决策,协调解决重大技术问题,2015年上海电信成立了公司技术委员会。作为公司在技术领域的决策和协调机构,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司技术演进路线,审定网络、平台和IT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重大投资方向以及能力安排,审定对外技术合作政策,并规划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设立与“决策与指导层”配套的统筹与协调层。技术体系的有效运转,需要有核心的统筹协调部门来推进落实。为此,上海电信对技术管理部门——总工程师室进一步赋能,在对其管理责任优化的基础上,授权其作为技术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推进,使之承担起公司技术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统筹协调责任。
在执行与支撑层面,总工程师室牵头建立了一点接应式的技术支撑体系。“一点接应”就是由总工程师室作为技术部门来接应经营单位的技术需求,总工程师室发挥统筹协调、全程跟踪和聚合作用,协调各技术部门、支撑单位予以响应和解决,提高部门间协同效率,提升技术变现能力。技术支撑体系由总工程师室、总部相关部门、产品部、NOC网络运营中心等部门以及研究院、设计院等支撑单位共同组成。
在上海电信科创体系中,“未来网络开放实验室”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5年11月,上海电信成立了“未来网络开放实验室”,旨在聚集设备商、IT服务商、芯片厂商、高校等合作伙伴,打造合作共赢的生态圈。近几年,公司以“未来网络开放实验室”为载体,打造一个集研发、测试、培训、展示为一体的平台,营造对内共享、对外开放的新技术产学研用生态圈。实验室汇聚了上海研究院、上海NOC、相关产品部、设计院、各专业工作室、以及重要合作伙伴的资源,积极响应和承接中国电信集团网络重构工作,重点聚焦在实验室能力建设、技术研究和落地、产品创新和拓展,探索技术业务创新发展。比如开展CLSN新业务试验,目前已进入规模部署;通过合作,开展量子保密通信安全应用实验并向集团申请获得“中国电信量子保密通信产业化基地(实验室)”;开展基于SDN的宽带网关应用研究。
(2017年9月,第三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上海举行,中国电信参展,全方位展现创新创业成果。)
创新投入
近年来,上海电信持续加大创新投入。2017年,全年R&D经费投入超过亿元。随着公司战略转型的深入,上海电信的科研立项主要围绕网络强相关产品的开发与提升、行业应用开发、新技术储备、网络运行效率提升、技术支撑等方向,集中在NB-IoT、5G、量子通信、无人机、平台能力开放、人工智能、AR/VR、云、大数据应用等技术。
技术驱动在增加企业效益、提升运维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了关键作用。2016年10月,上海电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千兆宽带规模化发展计划,千兆SDN网关也进入规模部署阶段,到2018年,上海将成为首个在三年内实现千兆宽带全覆盖的城市。早在2015年,上海电信就参与了上海量子保密通信产业园(一期)项目,承担“陆家嘴金融量子保密通信应用示范网”的网络建设,提供线路和数据机房等服务,目前网络线路总长度超过900公里。也实现了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在上海的落地和延伸,目前“京沪干线”已初步全线贯通,未来将与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相连接,构建起全球首个天地一体化的实用性广域量子通信网络。
(2016年10月21日,上海电信启动千兆宽带规模化发展计划。)
通信企业常常面临互联网企业的人才竞争。针对这一情况,上海电信参考互联网企业经验,开展“管理+专业”宽幅岗薪体系的试点,并根据业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实施递延激励,建立起面向新业务新技术的人力资源区隔管理机制。
为了激励科技创新,上海电信优化设置技术体系岗位。对于新型ICT、IP、网络信息化、IT、云计算与大数据、无线与移动等方面的高端技术人才,探索以项目制的方式推进技术变现。积极培养软件开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IT人才,并以专家岗、核心专业岗等岗位激励,进一步拓宽技术人员发展通道。
为了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上海电信设立公司级科技进步奖,扩大研发的影响力,促进成果变现。同时,在内部科研管理系统中设置了成果共享板块,完成验收项目的技术成果面向公司进行推广应用。
︱摘选自《【国资智库】上海电信详解科技创新体系模式》(作者:金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