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日,上海司羽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迎来了自己3周岁的生日,作为公司创始人,才磊和李毅俊心中百感交集。在自己开公司、走上创业路之前,她们都是上海电信电渠中心的员工,在企业鼓励员工创业的浪潮中走在了潮头,外出闯荡,成为上海公司首批外出承包团队。
创业之路异常艰辛,个中滋味常人难以体会。
对于80后的才磊和70后的李毅俊两位“小女子”放着稳定的国企工作不要,却要自己闯荡,不要说周围人,就是自己家里人一时半刻也难以转过弯来。
这一路并不平坦,但她们正走得越来越好。现在司羽通信已拥有80多名员工,并在北京建立了分公司,年营业收入超过3000万元。才磊说,因为有了公司及电渠中心强有力的支撑,司羽通信才能壮大发展,今后司羽通信将和电信其他许许多多划小承包、独立创业团队一样,继续勇敢向前。
■记者钱立富
从“小CEO”到“CEO”
2014年3月,电渠中心内部启动划小承包工作,力度相当大,中心所有的前后端业务都被拿出来承包,建立了10多个划小承包体,每个划小承包体被称之为“阿米巴”,当时才磊和李毅俊承包的是电信网厅项目。
大约半年之后,才磊和李毅俊有了进一步的想法,她们想让网厅平台更加电商化,要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就在这时,电渠中心也发出号召鼓励有能力的员工外出承包,期望通过更加创新的模式来适应外界的竞争和发展。才磊和李毅俊外出创业的想法得到了电渠中心领导的支持,不过领导也有一丝担忧,这两位“小女子”都没有公司运营的经验,就这样直接出去闯荡能行吗?所以,当时电渠中心领导建议她们先找一家熟悉的企业合作,扶上马送一程。但充满着创业激情的两人还是坚持,自己要直接出去闯荡。
就这样,在2014年12月,两人与公司解除了劳动合同关系,所创办的上海司羽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开张营业,公司注册资本是100万元。在这一时刻,她们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不再是电信员工,变成了电信的代理商。“我们完全是自负盈亏的,不从电渠中心拿工资,公司的成本费用都由自己来承担。”
两人为此都下了“血本”,一开始就各掏出了数十万元作为注册资本,才磊掏得多一些,是公司大股东,现在也是公司CEO,李毅俊则是公司VP(副总裁)。
两次拒绝上市公司收购
创业之路,总是布满荆棘。
2016年开始,司羽通信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团队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规模也在不断攀升。不过才磊和李毅俊两人身上的担子并没有减轻,因为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资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她们不再像以前在电信工作一样,每月拿薪水,作为创业公司的当家人,才磊和李毅俊要考虑如何才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自负盈亏”可不是一句空话。
当时,为了筹集资金,才磊卖了自己的车子,抵押了自己的房子,从银行贷款了300多万元,李毅俊也从银行贷款了60多万元,这些钱全部投入了公司运转当中。“公司的账上没有多余的现金,发完了这个月的员工工资,我们就想着凑下个月的员工工资。”才磊说,那段时间她感受到极大的资金压力。
那时有两家上市公司向司羽通信抛出了收购邀约,“其中一家公司和我们处于相同行业,他们的老板当年也是从运营商出来的,只要同意他们的条件,马上就有一笔钱进来。”才磊说道。另一家上市公司则喜欢到处收购,对电信行业和运营商电子渠道建设并不了解。
对于这两家上市的收购邀约,才磊和李毅俊拒绝了,因为在她们看来,司羽通信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即使再难,也有信心能让他茁壮成长起来。
在内部也实行划小承包
现在司羽通信已颇有规模,承接的业务也从上海电信电渠,拓展到中国电信集团电渠以及集团政企领域。同时,司羽通信还拥有6项软件著作权专利,被上海市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和双软企业,并通过了ISO90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才磊和李毅俊在自己公司内部实行划小承包,按照项目和产品线分成几个团队,团队负责人拥有充分的用人权和财权。“我完全放权给团队负责人,他们自己给成员进行绩效打分,他们要招人、招什么样的人、给出多少月薪,都是团队负责人自己定的。往往是招好了人后,他们才跟我打声招呼,说‘才姐,我今天招了个人’。”才磊说道。
这种做法充分调动了员工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内部凝聚力变得更为强大,员工收入有了大幅提升,据称收入最高的员工年薪达到50多万元。
前些日子,曾有一家相识的公司去司羽通信挖人,才磊并没有干涉,跟对方公司HR人员说,如果员工愿意走,她不拦着。显然,才磊对自己的公司和员工都很有信心。
幸好创业路上有“娘家人”
外出创业3年来,才磊和李毅俊经历了风风雨雨,遭遇了诸多困难。让她们暖心的是,在困难出现之时,“娘家人”电渠中心总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部门领导也不断为这两位外出创业的“前员工”打气、涨信心。
司羽通信运营后的第一年,干的一件大事是对网厅进行改版,推动线下业务办理向线上转移。这次网厅在视觉、排版、交互方面都进行了较大改变,更加电商化,这得到了集团的认可,并以此作为模板向其他省市电信公司进行推广。“在第一年,我们60%的线下业务都可以在线上办理了。”才磊说道。
为了推动业务发展,司羽通信“招兵买马”,从外部招聘来自互联网行业的专业人士。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电信内部出来的人,对电信业务比较了解,但是对互联网懂得比较少。招聘而来的互联网专业人才,他们懂互联网,但很难融入运营商的业务当中,做出来的东西,落地性比较弱。”
就在两人为此苦恼之时,电渠中心请来知名互联网企业中有经验的团队,为司羽通信人员提供培训和指导,协助完成日常创新项目,“这使得在我们日常工作流程、问题解决等方面,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带动了整个团队业务水平的提升。”同时,电渠中心还请来中欧商学院教授来讲课,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来自于“娘家人”的支撑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指导创业团队进行财务管控,比如最初两年免费提供办公场地,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获得电渠中心领导的鼓舞和力挺。“在第一年运营期结束后,有一些不看好我们的声音出来,但是领导还是很坚决,继续支持我们创业。”才磊说道。
外出创业至今正好3年,在才磊和李毅俊看来,能够将自有研发的产品用在电信核心平台上,能够为电渠运营提供创新高效的产品,是团队的荣耀和自豪,“不忘初心,今后我们会继续脚踏实地,一步步勇敢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