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周学明,在平均年龄为46岁的2017年“上海工匠”群体中,的的确确是称得上“小年青”。周学明也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80后,爱玩电玩、爱踢足球、爱听周杰伦和五月天的歌。不过十余年间,从一名普通的数据网络维护人员,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网络维护领域的领军专家,现在又成为“上海工匠”,让人见识到这名普通80后的不简单。
■记者 钱立富
连产品说明书都不“放过”
2001年毕业后周学明进入了上海电信,从事数据网络维护工作。
在很多人看来,网络维护工作是辛苦的,经常要值夜班、通宵坚守,工作也是枯燥的。不过沉下心来的周学明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其中有很多知识、技能有待自己去学习和钻研。在机房里放光纤、自己焊接传输接头、自己调试设备……肯动脑子的周学明就这样边做边学。而且他还喜欢仔细翻看产品说明书、操作手册。别以为网络设备的说明书就像家用电器产品说明书一样简单。那时很多网络设备都是从诸如朗讯、北电、思科这样的国外厂商那里购买的,产品说明书为全英文,技术性很强。周学明没有畏惧困难,利用空余时间查英文字典、了解技术原理、向专家请教,将这些产品说明书吃得透透的,再结合理论学习从而具备很强的实操能力。
日积月累,周学明的能力得到提升,开始让同事们刮目相看。有一次,省市之间要进行网络设备的对接测试和中继链路联调,但过程中出现问题,线路始终不通。就在大家挠头之时,之前仔细看过设备操作手册的周学明提出建议,两边设备属于不同厂商,应该是底层协议互通有问题,可以换一种端口封装模式进行测试。这一招果然灵,对接测试接下来顺利进行。
在周学明看来,只有通过钻研,才能将别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才能将事情做得更好。
“破案成功”的成就感让他着迷
在周学明看来,数据网络如同庞大的物流网络,其中传递的IP数据包如同一个个快递包裹。IP数据网络上承载着大量的业务应用,这些业务应用对网络的要求不一样,如同不同的快递包裹对物流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生鲜产品要求送达速度快,玻璃产品要求轻放安全送达。数据网络运维人员的责任,就是要求这些“快递包裹”能按照用户的需求,送达到他们手中。
在这过程中,运维人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周学明形容这是在解答数学难题,或是像警察破案。一旦“破案成功”,自己也获得了乐趣和成就感,这种感觉在激励他不断前行。
2007年,厚积薄发的周学明迎来了自己的跳跃点。为了发掘、选拔数据网络维护方面的人才,这一年集团公司举办宽带业务维护服务技能竞赛。经过选拔和集训,周学明如愿参加了这次竞赛,并获得了中国电信宽带维护能手的称号。
在之后的2008年公司IP城域网扁平化改造、2010年世博会数据网络建设和维护等多个重大项目中,周学明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能力,获得了众人的认可。这一时期,周学明在总结相关维护规范和各种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学明操作法》,用于指导具体的网络故障处理、网络割接维护、网络优化等各项工作,提升了网络维护的效率和质量。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学明操作法》也在不断迭代更新,帮助解决新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
一直走在创新路上
周学明爱钻研,也爱创新。几年前,他提出设想将工程师处理网络故障的经验进行总结、抽象、提炼为算法,形成系统平台后只要输入线路编号就能自动得到诊断结论和处理建议。他和同事们研发了智能化故障诊断系统,发表相关论文并申请了专利。智能化故障诊断系统提升了故障处理效率,像医生一样,能根据不同症状,快速判断出病因可能在哪里,并且开出“药方”。
SDN智能网关是上海电信自主研发、探索网络转型的重要成果,周学明参与了整个项目工作。去年在北京通信展上该网关首次亮相,受到业界的极大关注。SDN智能网关的自主研发和推广,是集团公司提出的网络重构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它将SDN的转发控制技术与理念应用到家庭网络中,用户直接使用App就可以掌控家中的网络。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了家庭监控业务,当摄像头接入SDN智能网关后,可以获得安全保护,就算摄像头被黑客攻击也不怕。
SDN智能网关对于运营商来说是个全新事物,自主研发对于上海电信也是全新的挑战。周学明和同事们从“菜鸟”做起,在原型开发阶段没有依赖厂商外援,而是克服重重困难,自己学习软件编程、设计软件架构。周学明自豪地说,团队的努力使电信掌握了核心关键的软件代码,可以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使得对手短期内无法模仿复制。
今年初,周学明从NOC调入家庭客户总经理项目管理办公室,虽然工作岗位不同,但是钻研和创新的热情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