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近三年改造的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A楼将正式启用,旅客除了能感受到焕然一新的航站楼之外,在机场候机时,也能感受到杠杠的电信4G信号和无线网络。在改造期间,上海电信网发部、移互部等工作人员,从去年9月开始就入驻改造现场,在机场指挥部压缩施工时间的情况下,率先完成了虹桥机场一号航站楼A楼的网络覆盖任务。
■通讯员 程纲
施工时间从一个月缩短到两周
此前,电信工作人员已经完成了无线覆盖设备、数据设备等的安装,但还没有上电。根据此前的计划,A楼的无线覆盖在3月底前开通即可。可是,2月中旬,机场指挥部提出为配合虹桥机场开通前演练,要求三家运营商在3月3日前开通无线信号。这把施工计划一下子缩短了将近一个月,而从会议结束到开通只有短短的两周。在这其中,更是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工作人员的出入证得重新更换。机场出入证难办是众所周知的,工作人员在设备安装阶段使用的出入证已经失效,要进行无线信号的开通和调测,必须重新办理临时证。相关负责人立即收集了网发部、移互部需要该证的所有测试人员的资料,一同办理出入证。而办证的过程也经过了来来回回的证件传递、审证等环节,终于在5天之后拿到了所有测试人员的出入证。
在办证的同时,另一个困难也在同步解决中——电信用于信号开通的传输网络需要租赁业主网络,而当时还没有和机场方签订光纤租赁合同。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关系到开通信号的头炮是否能打响。但签合同又是一个冗长的过程,需要协商各种细节,还要资金到位。如果按机场的流程处理,电信内部的流程则要进行较大的突破;如果按电信流程处理,机场作为业主方也不一定认同。关键时刻,移互部重保中心副主任赵广智用了两三天的时间和机场方进行协调,经过多次沟通,终于说服他们按电信流程处理。
履行完必要的手续后,机场方安排调通线路,而电信工作人员一边焦急地等待着他们跳纤的完成,一边着手做着各项准备工作。2月22日,也就是办证完成的这一天,机场的跳纤完成,这意味着电信可以使用他们的网络,但此时离最后期限只有短短的9天了。
几次在微信群里SOS
路由器设备是否能顺利入网?无线信源设备是否能顺利开通?一切都还是未知。
果然,在这9天中,困难接踵而来。就在跳纤完成的第二天一早,工作人员就去机场方的机房调通光纤,谁知机架上的法兰盘型号有两种。所谓法兰盘,就是与光纤连接的端口,这个端口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一般圆形的比较常见。工作人员只带了适配一种法兰盘型号的光纤,考虑到出入机场机房的出入证的有效期只有一天,如果今天不解决,明天还得去重新领证,又要浪费一天。于是,工作人员在微信群里发出了“求救信号”,向工程部、维护部等各个部门借光纤,过了中午时分,终于等来了光纤。
解决机场机房的光纤问题后,工作人员步行到一公里开外的运营商机房准备跳纤时,又傻眼了,机房中的法兰盘型号和工作人员此前得到的资料中显示的型号又不相同。微信群是坚实的“大后方”,通过在微信群中SOS,新一批的光纤再次送来,此时已是下午3点。半小时后,终于调通了一个方向的光路,路由器顺利入网,督导、施工队、监理、维护人员也相继入场,进行单机的配置、测试、联调工作。
调试C网和L网前段看似顺利,可到距离截止日期还有3天的时候,由于L网的一些设备配置存在问题,迟迟没有信号,各路工程师排障分析,第二天终于解决了问题,4G信号率先开出。而在开通C网时,在调试中突然发现两块板卡损坏,火速从仓库调货,3月2日17:30C网信号开通,成为三家运营商中最早完成网络覆盖的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