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时延、网络时延、传输时延:权威定义与实例解析
一、时延核心定义(RFC标准)
根据RFC 3439网络性能标准,时延(Latency)指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端到端耗时,包含四个核心组件:
发送时延(Transmission Delay):数据帧从设备进入物理介质的时间
传播时延(Propagation Delay):信号在介质中的物理传输时间
处理时延(Processing Delay):网络节点解析/转发数据耗时
排队时延(Queuing Delay):数据在路由器的等待时间
二、详细参数对比(IEEE示例)
类型 | 计算公式 | 典型场景 | 时间范围 |
---|---|---|---|
发送时延 | 数据量(bit)/带宽(bps) | 1KB文件通过1.5Mb/s ADSL上传 | 5.46ms |
传播时延 | 距离/传输速率 | 北京至上海光纤(1318km) | 6.59ms |
处理时延 | 设备性能相关 | 企业级路由器转发 | 0.1-2ms |
三、用户常见问题延展
如何测量网络时延?
使用ping
命令(ICMP协议)或traceroute
工具
5G网络的时延指标?
3GPP标准要求空口时延≤1ms(URLLC场景)
游戏服务器的时延要求?
FPS类游戏需≤50ms(Steam官方建议)
四、优化实践方案
发送时延优化:升级带宽(100M→1G带宽可缩短90%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控制:选择优质ISP(中国电信AS4134骨干网延迟最优)
处理时延降低:部署SD-WAN智能路由(华为/思科解决方案可降时延40%)
数据来源:RFC 3439、ITU-T G.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