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中山南路保屯路,中区局在这里打响了公司在市区范围拆除大对数主干铜缆的“第一枪”。这次拆除的是编号为31411电缆,是2400对主干铜缆线路,中区局2019年光改退铜工作由此迈出关键一步。这不仅是中区局第一条拆除的铜缆,也是市区局第一条拆除的铜缆,对市区的光进铜退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
市区局范围内第一拆
8月2日上午9点,负责拆铜工作的现场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就已经到位。
“井下作业环境正常。”在完成窨井抽水、井下气体环境监测后,施工人员汇报道。
“可以进行作业!”来到拆铜现场的网运部总经理李进宣布开始电缆拆除工作。
31411电缆全长3.5公里,是一条很长的主干电缆,需要进行分段拆除,这次是将保屯局站门口的一段数十米长的电缆率先进行拆除。
作业人员在窨井下将电缆剪断,然后用钢丝固定住,钢丝另一端则绑在作业车辆上。在车辆的拉动下,电缆开始“爬出”井口,这一过程颇为危险,如果绑定电缆的钢丝绳突然断裂,那会给旁边的作业人员带来极大危险。大家都小心翼翼,作业人员使用了一款被称为“月牙湾”的老式工具,将“月牙湾”垫在井口,电缆从上面经过就不容易被割伤受损。
经过大家的努力,这段通体黝黑、被埋于地下数十年的电缆被抽到了地面。它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在5G时代,将由更先进的光纤来接替铜缆,将信息通信发展推至更高水平。
铜缆历史悠久带来的“包袱”
在市区,因为铜缆业务发展早,因此拆铜时面临的困难相对来说更大。对于位于市中心的中区局来说,尤其如此,因为这里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通信起源的地方,经历了百年来通信事业的发展、变迁。
1882年,位于外滩7号的丹麦大北电话交换所正式开放通话,这是中国第一个人工电话交换所。1907年,南市电话局成立,这是上海第一个由中国政府官办经营的电话局。之后,多个外商设立的电话交换所也在如今的中区局范围设立。
解放后,上海市内电话局共16个电话局所,中区局占4个。而电缆的敷设与这些局站的设立是同步推进的,承载了电信业务的不断更新换代。
铜缆业务使用历史悠久,这是对往昔岁月的见证,但也带来现实的挑战。“中区铜缆建设比较早,很多管道都是以前的老管道,随着市政建设、道路拓宽、光网建设等情况变化,后续在抽拔铜缆施工时,存在损伤管道、道路路面受损及影响网络的风险。”中区局维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而且,因为铜缆建设比较早,铺设在管道下方,上方还有大量的光缆线路,包括长途主干光缆,“所以拆除施工时,难度也比较大,要格外小心,千万不能损害光缆。”
中区局地处市中心,拆铜施工时间被严格限制,“我们在道路施工前要向多个部门报批,得到批准之后,拆铜施工基本上都是在深夜凌晨时分进行的,尤其是在主要干道上。”
一次次上门一次次劝说
对于光改退铜工作而言,最大的困难其实不是在施工阶段,而是在前期劝说用户迁转。
经过多年推动,31411电缆上大部分用户都已经迁转至光网上,但是在拆铜之前,仍有200位左右用户在使用铜缆业务。为了让这些用户迁移至光网,中区局没少花功夫,“我们一家一家地跑,上门去沟通,每家用户都跑了好几遍,宣传光进铜退的意义,介绍同振顺呼等业务,有的政企老产品则用新的产品来替代。”在这过程中,公司也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撑,推动用户签转。“最终用户迁转工作完成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为这次拆铜工作奠定了基础。”中区局维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中区局来说,这次拆除31411电缆只是开始。中区局局长鲁嵘说,中区局铜缆业务起源早,历史包袱沉重,退铜工作压力一直很大,但是这项工作很有意义,后续还要加大退铜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