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淮海中路、武康路口的武康大楼,是上海知名的历史建筑和徐汇区衡复历史风貌区的重要景点,不少游人专程来这里拍照。搁在以前,要为武康大楼拍一张干净的素颜照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不管从哪个角度拍摄,总会有空中和外墙上的黑色线缆闯入镜头之内。而现在,为武康大楼拍一张原汁原味的照片不是难事,因为这里的架空线、外墙上线路入地了。
武康大楼是公司全面启动架空线入地整治工作的首站,年内公司将完成100公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
■记者钱立富
首战赢得漂亮
“同意拆除,开始!”
5月22日上午9点半,在武康路架空线入地整治现场,随着指挥人员的一声令下,数十名施工人员迅速展开行动。一部分人爬上梯子,将旧线缆剪短、抽掉,一部分人则在合力拆除挂在路边墙面上的交接箱。剪断粗大的光缆,下掉固定箱体的螺丝后,几名施工人员将体积庞大、两三百斤重的“大家伙”交接箱给搬走,让大楼不仅更美观,而且也方便了过往的行人。
旧线缆的现场拆除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这是因为公司之前做了大量且细致的工作,而且克服了不少困难。
上通服工程公司承揽了上海市信息管线公司位于徐汇区和黄浦区的淮海路、武康路等中心城区近10个路段通信架空线入地大会战中的信息管道铺设。3月初,工程公司团队在毗邻武康大楼的人行道上启动空压机,开挖样洞,打响了申城架空线入地“第一枪”。开挖样洞是为了在正式开挖施工前,摸清底下煤、气、水、电和通信等管道状况,实情是否与图纸相符。在摸清楚地下管道的实情之后,正式开挖工作展开,不过这并非易事,因为武康路人行道狭窄,可以说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工程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顺利完成管道铺设。
武康大楼位于南区局辖区内,放缆、割接工作由他们完成。“区建交委决定可以启动武康路架空线入地是在5月17日,要求我们完成割接5月20日,短短4天时间,要完成放缆、割接这一系列工作,时间紧任务急。”南区局维中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因为涉及到的设备多,而分配给己方的管道资源有限,南区局通过将用户向光网迁移,对铜缆进行压缩,并且对铜缆进行归并,最终利用3孔管道使得10根光缆和4根铜缆全部入地。
割接工作是在5月20日晚上10点至次日凌晨3点,用时5个小时全部完成。“按照传统的方法,需要用时6~8个小时,这次我们在割接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南区局人士说道。
随着整治工作的完成,武康路成为上海市第一条实施了架空线入地工程的道路,上海电信则成为第一家实施架空线入地工程的通信运营企业。
一路一方案扎实推进
消除黑色污染,推动架空线入地,是加强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作要求,也是上海电信的一件大事。
为了做好架空线入地这项工作,公司专门成立了架空线入地专项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总协调,管控项目的整体进度,推进各部门的工作节奏,按政府、行业要求按时完成架空线入地工作。
“每一条马路所处的情况不相同,所以相应的架空线入地方案也不相同,方案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我们要做到一路一方案。”专项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一次为了更好还原武康大楼的历史风貌,不仅针对架空杆路,还要把沿线挂墙线缆及附属电信设施全部入地或改道至建筑物背面,方案的制定和施工难度较大。公司网运部、网发部和架空线专项办公室对武康路和武康大楼架空线入地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入地方案的编写原则、规范和格式。在数易其稿后,《武康路(华山路-淮海中路)一路一方案》成为了上海电信的第一条架空线入地方案,同时也作为模板方案在全公司予以推广。
据悉,今年上海将完成100公里架空线入地,实施范围主要为内环内主次干道、内外环之间设线的主干道、市级历史风貌保护道路。专项办公室还制定了3年行动计划,将聚焦重点区域,围绕重大工程,突出重点道路,充分注重联网成片,力争实现架空线整治达到“线清、杆合、景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