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用户套餐上所附加的各种子产品与75可选包是影响业务办理速度的原因之一。今年,公司着重解决这个问题,2月份,市场部的许剑峰便承接了重六项目组里的产品优化迁移工作,负责子产品的割接。184这个数字或许看起来不够庞大,但这184个子产品所涉及的用户却多达196万,任何一个子产品在迁移过程中稍有不慎,都将影响用户体验。许剑峰宛如一位踩在“剑锋”上工作的侠客,步步小心,确保无误。
去年9月份,许剑峰和他的同事一同完成了子产品优化迁移的全部工作,改造完成后大大提升了业务的办理时间,并且没有接收到一例有关技术方面的投诉。
■记者丁晓东
做“蛋糕”的人
自2002年进入电信以来,许剑峰在电信已经工作了15个年头。15年内,上海电信将上海建成了“宽带第一城”“IPTV第一城”“光网第一城”。这15年,也让许剑峰从一个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中坚力量。
记者:能介绍下你平时的工作吗?
许剑峰:我的岗位是销售品配置管理,销售品指的便是各种各样的业务套餐,我负责技术工作。当营销处设计好相关套餐之后,便会形成一张套餐需求单,包括流量、短信等方面内容,我的工作便是根据这张需求单进行业务配置和开发,保证销售品的上线。举个例子,营销处就好比是设计了一张蛋糕图纸,我就负责把这个蛋糕做出来。
记者:你这次的工作是将子产品迁移成81可选包,介绍一下81可选包吧。
许剑峰:81可选包这个名称是IT部的人员取的,与之相对应的还有75可选包。前些年的时候,用户办理业务需要叠加一个个子产品,比如短信5元包、手机语音包等,这样操作起来会使系统的维护比较麻烦,而且也会造成资源浪费。拿短信5元包来说,用户开通这个子产品,是为了一个5元短信包活动,子产品本身对短信功能没有影响,因为短信业务在其他子产品里已经有了。这样重复的资源使系统后台的维护和运行都会变慢,用户在变更业务时耗时也比较长。
2013年,我们通过CRM系统对子产品进行过一次改造,当时是将子产品迁移成75可选包的形式,今年则是将75可选包迁移成81可选包。这两个可选包功能上相差甚大。75可选包本质上只是子产品的衍生,用户必须开通子产品才可使可选包生效叠加。81可选包则与子产品没有关系,它跳出了子产品的圈,跟销售品直接产生关系,做到根据用户存在的销售品直接控制其叠加数量,相较于75可选包实现了质的飞跃。
因为太忙反而缓解了焦虑
这项工作陪伴许剑峰走过了2017年的大半年时光。子产品全部迁移完成后,其在订单生成和产品配置环节性能的提升上十分明显。改造后,生成订单这个步骤的响应时间提速了将近50%。值得一提的是,改造后收到的技术上的投诉为零。
记者:子产品优化迁移工作进行了半年多,这半年多你是怎样的一个工作状态呢?
许剑峰:2月份公司刚下达了这个任务,3月份我便开始前期准备数据的工作,到了4月时我已经陆陆续续地做子产品的配置工作了。经过IT部前期的数据统计,最后确定有184个子产品需要完成割接工作,其中有21个子产品可以直接关闭,剩下的163个子产品则由我和两个同事一起,三个人共同完成迁移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工作,在初期不是很熟练,花了很多心思,熟悉了之后差不多只需要半个小时便可以完成一个子产品的配置。这些子产品和用户的套餐是息息相关的,一旦出现差错,肯定会影响到用户的套餐使用情况,因此我们在迁移过程中很小心。5月份,我们完成了大概20个子产品的改造,将其迁移成了81可选包。但是这些可选包必须要在月底才可以完成割接,因为月中的时候用户已经用了部分套餐,这时候去做割接会在套餐计算上产生很大的问题。我们第一批割接工作放在5月31日,这之后还要经过6月份一个月的检验,到7月初开账单时我们才知道割接工作的成效到底如何,有没有影响到用户的使用。
记者:在等待过程中会不会很焦虑呢?
许剑峰:一开始会有些担心,不过因为太忙了,反而缓解了我的焦虑,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在做子产品时,在配置界面上需要参照75可选包的一些字段,包括开始和结束时间、名称、权限组等,那时候我们都会反复核对。最后项目没问题当然很开心,努力辛苦那么久,终于有了收获。
记者:今年除了这个项目,你还有很多其他的工作吗?
许剑峰:嗯,这只是我今年工作的一部分,此外还有“十全十美”系列套餐的配置管理工作。接下来还有CPC项目的工作,不过这应该是明年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