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某区政府启动了区政务云平台的招标工作。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后,政企部解决方案中心政务行业小组负责人虞琦打开了公司OA门户,进入“人力资源技能共享平台”,发起了构建该区政务云平台实施方案的任务,并组建项目团队,邀请相应领域的技术专家加入。
虽然这些技术专家来自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不过在当天,项目团队就成功组建。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虞琦欢欣鼓舞。很快,这支由技术专家组成的“作战部队”就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集中办公了三个星期时间,加班加点,完成了该区政府政务云平台的实施方案。
这只是缩影!今年是政务云业务发展的井喷之年,通过“人力资源技能共享平台”顺畅、快速地集结技术专家、组建团队,成为行之有效的“作战方式”,对公司拿下一个又一个政务云项目起到了极大助力。
■记者 钱立富
量身打造政务云方案
“团队作战”方式成必须
为了提升政府运作和管理效率、避免信息化建设重复投资,政务云建设热潮正在掀起。
“过去,每个区的委办局都有自己的信息中心,自己建有机房,再配套建设空调、门禁、监控、UPS、电源等等设施。”虞琦表示。一方面这造成了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的存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成为难题。
政务云模式下,为政府部门搭建一个底层的基础架构平台,把传统的政务应用迁移到平台上,去共享给各个政府部门,提高它的服务效率。各部门无需再自建信息系统,减少重复投资,同时有利于提升信息共享的水平。
政务云建设热潮的掀起,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也带来新的挑战。过去,运营商习惯于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A用户的产品同样能提供给B。但政务云业务则不一样,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很大差别,比如不同的区政府下属的各委办局体量不一样,他们原来使用的网络设备不一样,业务需求也不尽相同,用一套标准化的政务云解决方案来适用于所有的区政府是不现实的。“所以,给每个区提供的政务云解决方案都是量身定制的。”虞琦说道。
政务云解决方案构建中,涉及到底层架构、虚拟化、云管理、灾备、应用软件等众多环节。要为政府部门定制一套“合身的衣服”,需要这些方面的技术专家一起配合。
机制完善了渠道畅通了
“部队”能快速集结攻坚
上海电信不缺乏云计算领域的技术专家,比如CISSP认证,这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权威、最专业、最系统的信息安全认证,“拿到CISSP认证很不容易,但我们公司内部差不多有十多个人拿到了。”虞琦说道。
这些技术专家各有所长,有人擅长搭建底层架构,有的擅长于云安全,而且他们散布在公司的不同部门,比如信网部、总师室、理想公司、网运部、网发部、NOC等。
在商机出现、“作战命令”下达时,若能将这些技术专家快速“集结”起来,协同配合,从而为用户定制高质量的政务云解决方案,会为“战斗”的最终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需要有完善的机制和无阻的通道。现在,“人力资源技能共享平台”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虞琦的团队负责市区两级政务云项目的推进,他形容自己的团队就像是“一根线”,要将政务云项目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相关技术专家“串接”起来,形成一串珍珠。“以前,碰到政务云项目,主要是通过私人关系来邀请一些技术专家参与其中。虽然大家的热情很高,但是这样容易碰到问题,比如说某位技术专家所在的部门安排给他其他任务,那么他要先顾那一头,会影响到项目的进展。”在“人力资源技能共享平台”上线之前,虞琦也会请相应的技术专家来参与项目推进,但那时主要是靠“面子、人情”,而且不可控因素比较多。
“‘人力资源技能共享平台’上线以后,能以合规的手段,可以体面地邀请技术专家。所在的部门知道这些技术专家在做什么事情,技术专家能获得积分,自己的部门贡献了人才之后,也可以获得积分,大家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虞琦认为。
现在,政务云商机出现之时,基本上都是通过“人力资源技能共享平台”发起任务,召集“作战队员”,工作效率大为提升。今年拿下的政务云项目如市政务云、长宁政务云皆是如此。
项目中标只是开始
运维人才培养亦重要
每一次政务云项目的竞标,都是一场硬仗。
技术专家和商务专家们组成的“作战部队”,全身心投入“战斗”之中,区局提供的会议室就是他们的“作战室”。“政务云项目都是复杂且个性化,光是竞标方案,基本上都在1500页以上,大家加班加点很正常,甚至要熬通宵。”
项目成功中标,是对大家的最好回报。不过在虞琦看来,这又是新开始,之后的项目交付和运营非常重要。“中标只是说明我们拿到了入场券,但是做得好不好,要经过三五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的检验。技术专家们相当于房屋建筑师、设计师,建造出来的房子质量好,而且很好看。但是之后如果屋内的东西坏了,技术专家们不一定会修,所以要培养云业务运营维护方面的人才。”
“人力资源技能共享平台”的上线,既打通了快速集结技术专家队伍的通道,又具有激励效应,为公司在政务云项目竞标过程中增加了获胜的砝码。不过,政务云平台运营是长期性工作,虞琦也希望,在后期的运营和维护过程中,也有类似的“红利”政策出台,培养出更多的、年轻的政务云业务运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