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倏忽而逝,而历史从不给平庸留下任何印记。
看得见的地方,上海的模样在变:东方明珠有了“小伙伴”,地铁从1号线开到了16号线;黄浦江上又多了几座桥,到崇明不再只能坐轮渡;迪士尼的梦幻城堡照亮了夜空,东方梦工厂里跳出“功夫熊猫”……6340平方公里的版图上,这座“魔幻之都”一点点立体起来,外滩的风情、陆家嘴的激情、新天地的慵懒,在20年间,慢慢撑满了整个城市空间。
看不见的地方,上海的“毛细血管”——宽带也在变:网速从K到M再到G,玩法从聊天室到视频到直播,无论你在人民广场吃鸡,还是在石库门弄堂里“白相”,这张无形的网,将2000多万人连接在一起,将上海与世界连接在一起。
20个瞬间,20个印记。
一座城和一张网的故事,永远也说不完。
1997年
这一年:上海地铁一号线全线贯通运营
这一年:ATM宽带通信试验网投入商用
上世纪90年代,城市快速交通热潮掀起,上海地铁一号线实现全线贯通运营。与此同时,信息高速公路热潮在全球兴起,上海也不例外。
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1997年,上海ATM宽带通信试验网投入商用,使得上海具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宽带通信业务能力,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进程中有了良好开端。
与此同时,上海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窄带)投入商用,上海也由此成为国内最先商用ISDN的地方,为人们带来了更经济、更多样化的上网方式。通过ISDN,虽然仍是通过电话线上网,但和以往相比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网速快了好几倍,还可以做到上网、打电话两不误,各个局域网也都连接起来。
同期,上海热线正式投入运行,这是国内最早的公共信息网,为人们上网提供了“好去处”,从而能获得新闻、证券、教育等各方面的信息。当时上海热线可向公众提供300多大类信息,信息栏目近万条。
1998年
这一年:克林顿访问上海
这一年:克林顿在上海“泡”网吧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给人们的生活中增添了一处新的公共娱乐场所——网吧。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网吧在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成为一种独特的现象,这甚至吸引了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注意。
1998年7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访华来到上海,一天早餐之后,他来到上海陕西南路上的一家网吧,和中国学生一起上网,浏览了白宫和上海博物馆的页面。
在网络并不发达的时期,网吧为很多人上网提供了便利。1998年底,上海电信开设了“因特网苑”,提供休闲式的网页浏览、电子邮件收发等服务。而到了2003年,获得地方性连锁网吧牌照的上海电信正式经营“绿色动力”网吧,倡导绿色上网理念,并尝试多元化经营模式,将视讯、支付、上网和游戏卡等业务引入“绿色动力”网吧。
现在随着家庭宽带网速水平和普及程度的提升,推动网吧行业进行转型,这一过程中虽然有痛苦,但也有喜悦。
1999年-2000年
这一年:中国首届网站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这一年:ADSL商用 网民走进M时代
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宽带接入技术上尤其明显。1999年,比ISDN网速更快的ADSL宽带开始在上海出现,到了2000年,上海电信全面开放ADSL宽带接入业务,申城市民上网开始从K时代走进M时代。
ADSL的中文意思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它采用了新的数字调制解调技术,提供上行最高1.5Mbit/s和下行最高8Mbit/s的速率,这比最高速率为56Kbit/s的电话拨号上网以及128Kbit/s的ISDN快上许多倍。而且,ADSL用起来比电话拨号上网和ISDN还方便。因此,当时ADSL被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誉为“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快车”。
在此背景下,上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ADSL宽带网络建设,投入巨资进行电缆改造并采购交换设备。2000年,上海电信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ADSL宽带接入网,并通过下调安装设备费等措施,大力推动ADSL宽带普及。
ADSL宽带的面市,开始引领上海市民进入上网M时代,和以往K时代上网相比,如同水管变粗、水龙头拧大,上网的感觉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2001年
这一年:“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开通
这一年:上网炒股 证券公司埋单
如果将宽带比作信息公路,那么内容应用就是路上跑着的车。没有高速公路,车跑不快,而没有足够的汽车,高速公路的价值也无从体现,更无法持续发展。所以,宽带发展需要“有路、有车、有风景”,才能让更多人用起来。
这一年,互联网在政务网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大作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开通,在个人应用领域,互联网应用也在蓬勃发展。
2001年,上海出现了一件新鲜事,“股民上网炒股,证券公司埋单”。上海电信和券商合作,只要股民使用相应的交易软件,并且交易额达到一定量后,就可以报销不同程度的ADSL费用。另外,VOD视频点播、宽带BBS论坛、网上楼市等也颇受用户欢迎。
在这一时期,速度更快的ADSL宽带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尤其是在新增用户市场,占据大部分份额。宽带,已被越来越多的上海人所认知和接受。
2002年
这一年:上海磁悬浮列车开通运行
这一年:笔记本电脑不接“尾巴”也能上网
人类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有了地铁,人们希望能有更快速的城市交通方式,所以上海磁悬浮列车应运而生;有了有线宽带,用户也希望能摆脱线缆束缚、自由自在上网。这些事情,2002年在上海发生了。
2001年7月,第21届男篮亚锦赛在上海举行,近200名老记没有像往常那样,比赛结束后冲到新闻中心争抢网线端口发稿。这一次,老记们不管是坐在新闻中心还是体育馆内其他区域,都能够上网发稿,因为上海电信当时提供了无线局域网WLAN服务,只要在笔记本电脑上插入无线局域网卡,再将相应的软件安装到电脑中,就可以无线上网。
2001年只是试水,2002年无线局域网WLAN业务开始以“天翼通”的品牌方式正式推广,电脑少了一根“尾巴”,而信息沟通多了一份自由,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的需求。
2003年
这一年:上海信息产业年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首破10%
这一年:申请后37小时就能用上宽带
到2003年,宽带业务已经成为上海电信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累计净增73万户宽带用户,其中ADSL用户约57万户,宽带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而在这一年,信息产业的地位在上海得到进一步增强。
这一年,上海电信推出了多种优惠套餐,开展“宽带急速之旅2003”等活动吸引用户,在营销方式上以“套餐式”营销为主,方便用户进行选择。
与此同时,上海电信也意识到,市场经济奉行的是“快鱼”法则,动作迟缓难免贻误商机、丢失用户。要想在市场上获得更大发展,动作必须要快。所以在2003年,对宽带安装服务进行了一次大调整,缩短流程,从而更快为用户提供服务。原本,用户提出安装ADSL宽带的申请,到最终宽带安装调试成功,一般需要十几天的时间。通过内部流程调整,2003年4月上海电信做出“宽带业务受理37小时安装承诺”:对具备安装条件的用户,自受理申请起37小时内提供上门安装服务。此举大幅提升了宽带服务水平和用户满意率。
2004年
这一年:刘翔夺得奥运冠军
这一年:电信宽带用户突破百万
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夺得男子110米栏冠军,拿下了中国奥运史上分量最重的金牌。上海速度从此有了代言人:刘翔。
实际上,上海速度还有另一“代言人”:上海电信宽带,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2004年5月,上海电信宽带用户数超过100万,在国内各大城市中,上海的宽带用户规模率先达到百万级别。
为了推动宽带业务发展,中国电信之前就启动了“宽带极速之旅”等宽带业务领域合作计划,广泛联合设备制造商、终端供应商、软件厂商以及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共同开发宽带业务市场,推动了以ADSL为主的宽带接入业务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之后,中国电信再次扩展合作伙伴阵营,在大力推广ADSL、LAN等有线接入业务的同时,推出WLAN及ADSL+WLAN等无线接入业务。
2005年
这一年:第九城市正式运营魔兽世界
这一年:上海成为中国“宽带第一城”
2005年,上海电信宽带用户净增52.17万户,总数达到182.51万户,由此成为中国“宽带第一城”。宽带的普及不仅带动了区域的信息产业发展,而且增进了上海的城市开放度。
不仅是用户数量,上海电信的宽带用户“质量”也是领先的。2005年10月,上海电信光纤到户(FTTH)业务在浦东联洋社区的第九城市小区开通,实现4.5M高速上网。光纤到户是我国信息通信业“光进铜退”战略的核心之所在,对今后开通高速数据传输、下一代网络等业务具有重大意义。
也是在这一年,朱骏创办的第九城市(九城)斥巨资获得了《魔兽世界》在中国内地的独家运营权,并进行商业化运营,获得巨大成功。这是一款现象级网游,无论是对于国内的网游产业,还是对于信息通信产业,都是值得去书写、去铭记。
同样是在这一时期,电信宽带套餐越发多元化,“莘莘学子套餐”“老小孩套餐”等等,以个性化特点吸引了大量家庭和企业用户。
2006年
这一年:上海开往西藏拉萨的首班列车启程
这一年:可以回看、点播的电视新看法来了
2006年,沪萨特快旅游列车启程,这让从东方明珠上海到雪域明珠拉萨的地面交通方式除了318国道外,有了新选择。同样是在这一年,上海市民看电视也有了新选择。
电视台播什么,自己就看什么,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看电视都是这样的“被动”。而IPTV的出现则打破了传统,带来了“电视新看法”,能回看、能点播,而且可以通过电视大屏享受到丰富的互联网应用。
提到国内IPTV业务发展,就不得不提到上海电信。2005年,上海电信与获得IPTV牌照的上海文广合作,在闵行和浦东部分区域开放IPTV业务。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电信IPTV业务迈出商用步伐,突破了宽带应用的瓶颈,而且对国内IPTV发展具有标杆作用和示范效应。2006年初,国家领导人在上海观看了IPTV演示后,将上海电信与上海文广的合作模式称为“上海模式”。
2006年9月1日,上海电信与上海文广联手在全市推广IPTV业务。
2007年
这一年:外白渡桥渡过百岁生日
这一年:宽带用户数达300万户
说起百岁的外白渡桥,每一个在上海生活或者曾经生活过的人都会对它印象深刻,它默默见证着上海的沧桑岁月。如果说外白渡桥是旧上海的标志,那么电信宽带就是新上海的速度。
MiniPOP点,这个词虽然对许多人来说有些陌生,但正是这项上海电信的技术创新,解决了线路长、宽带提速慢等传统电信网络的痼疾,让上海的老弄堂、石库门、新公房、老大楼等各式各样的老大难小区居民都装上了高速宽带。
技术的成熟推动了宽带用户爆炸性增长,2007年中,上海宽带用户数突破300万,按照当时上海1800多万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6人就拥有一根宽带;平均每两户家庭中,就有一户家庭装有电信宽带,除了崇明岛外,上海已基本实现“宽带村村通”,宽带用户数量在全国各城市中居首位。
2008年
这一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拔地而起
这一年:IPTV里的明星看得更清了
继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之后,又一个陆家嘴地标拔地而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存身于“世界金融磁场”,正利用其强大的磁引力,吸引全球的信息和人士。
IPTV也正成为大磁场,越来越多的节目内容入驻IPTV,而清晰度也向新高度攀升。2008年世界电信日,上海电信正式宣布商用高清IPTV。
针对高清IPTV用户12M的网络带宽要求,上海电信一方面采用最大接入带宽24M的ADSL2+技术,突破ADSL最大接入带宽仅8M的技术瓶颈;另一方面采用“光进铜退”方式缩短线路距离,使宽带接入达到12M以上。高清IPTV机顶盒输出的视频图像清晰度比标清节目高4倍以上,提高了IPTV视频节目的吸引力,大大提升了IPTV的开机率。
2009年
这一年:人民路越江隧道南线贯通
这一年:上海正式告别“K速率”时代
2009年3月1日上午8时,建设者操作着直径达11.58米的大型盾构机顺利进入接收井,宣告人民路越江隧道南线贯通。这厢,浦江两岸的距离越来越近;那厢,在互联网上,从来没有浦东和浦西。
今天,许多电信用户都知道“咱家用的是城市光网”,而在2009年,这个崭新的概念被第一次正式提出。上海电信当时计划于2009和2010年在上海投资60亿元,3年内完成光纤“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百万兆)出口”的宽带网络改造目标。在当年开始建设的“世博最佳城市实践区”和“世博村”中,上海市民看到自家信息生活的未来,光纤到户被纳入上海电信“城市光网”的整体建设规划中。
2010年
这一年:世博会盛大召开
这一年:“城市光网”光速前进
2010年,世界看东方,看到的是黄浦江两岸,用184天的瑰丽成就了一届璀璨史册的世博会。也正是那一年,上海地下涌动的信息血脉越发强烈地跳动着,2010年是“城市光网”蓬勃发展的一年。
上海电信城市光网覆盖能力达到200万户,眼看时机成熟,上海电信推出一揽子“城市光网”业务和产品,针对家庭用户的“光速e家”套餐提供了10M、30M、50M、100M带宽。这一年,上海电信光网用户超过45万户,其中FTTH超过24万户,上海宽带用户的平均带宽到了4M。
上海电信还与土豆网、PPLive、盛大、激动网等行业内主流内容应用提供商合作,为IPTV、“魔屏”、互联星空、天翼手机等中国电信的增值业务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2011年
这一年:崇启大桥建成通车
这一年:上海问鼎中国“城市光网第一城”
崇启大桥的建成通车,已经不是上海人第一次成功挑战长江,上海人天生就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问鼎中国“城市光网第一城”,实至名归。
2011年伊始,上海电信迫不及待地向其宽带用户推出了“二免一赠一极速”智慧城市宽带大提速计划,提速计划具体包括“光纤到家,增速免费;百兆到户,20兆起步;家庭存储,百G赠送;公共热点,WiFi免费”。其中最重磅的是,凡上海电信已有宽带用户,只要所在小区经过城市光网工程改造完成光纤覆盖,就可以实现光纤入户,并在现有带宽基础上免费实现宽带速率倍增。
完成此次大提速之后,上海电信宽带平均带宽达到8M,而“宽带大提速”也成为一张上海宽带的名片,变成上海电信惠及用户的传统。
2012年
这一年:“东方梦工厂”落户徐汇滨江
这一年:“大提速”引领上海走进“光时代”
中国人有自己的动漫梦、电影梦,2012年,“东方梦工厂”落户徐汇滨江,开启华人的梦想时代。与此同时,上海的另一个“梦时代”正在开启,一次又一次“大提速”引领着上海走进“光时代”。
2011年、2012年,上海电信保持每年两次“大提速”的光网高速发展态势。2012年4月和9月,上海电信完成第三和第四次宽带大提速。2012年底,上海电信基本实现城镇化地区650万用户的光网全覆盖,家庭光网速率可免费升至10M,上海正式走进“光时代”,成为中国“城市光网第一城”。
2013年
这一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运行
这一年:城市光网用户突破300万
另一个浦东?另一个深圳?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运行,得天独厚的政策红利让沪上经济产业链兴奋不已,那一年,城市光网用户突破300万,上海也是网速的“特区”。
从2011年初启动“两免一赠一极速”计划开始,2013年9月,已经是上海电信第六次提速宽带。两年半间,经过五轮宽带大提速,上海城市光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宽带用户平均带宽已超过20M,网速位居全国第一。
之前已经小步快跑进入“百兆时代”的上海,这次大幅下调了资费,以鼓励更多的光网用户升速至百兆,100M家庭宽带的降价幅度达到了52%,每兆单价为2.8元。
2014年
这一年:ARJ21首架交付机离地飞行
这一年:天翼4G上市了
ARJ21首架交付飞机105架机在上海腾空而起,中国民机研制一直在苦苦追赶世界先进水平,ARJ21是梦想照进现实的一道曙光。同一年,天翼4G开始了向国际先进4G网络的追赶。
2月14日,情人节撞上元宵节,两节19年才会相遇一次。就在这一天,中国电信开启天翼4G全面商用时代,发布了首批天翼4G套餐资费标准,包括月付套餐、半年卡套餐和年卡套餐,同时推出天翼4G的品牌广告“分享美好生活”。 上海电信用户在拥有固网宽带和WiFi之后,再次拥有了移动宽带的极速体验。
2015年
这一年:“新静安区”成立
这一年:上海开启“G”时代
对打小从上海长大的人来说,静安区、闸北区合并为“新静安区”,开启了一个新的认知;其实,上海电信也正准备给电信用户一个新认知——宽带速率开始进入“G”时代了!
这一年,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光纤网络、大幅提升宽带网络速率”,而上海电信的第七次“智慧城市”宽带大提速也如期开启。此次大提速惠及所有上海宽带用户,50M、100M、200M宽带成为家庭标配。
2015年5月,上海电信推出FTTH千兆宽带示范点,再次走在了中国宽带速率新时代前列。
2016年
这一年:上海迪士尼“点亮心中奇梦”
这一年:上海梦想成为“千兆宽带第一城”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迪士尼城堡,而对上海的网友来说,脚下的魔都正在变成一个梦想中的“千兆宽带第一城”。
2016年,千兆宽带接入服务正式在上海进入商业化规模发展,根据规划,上海将实现千兆宽带全覆盖,上海也将在2019年前成为内地首个实现千兆宽带全覆盖的城市。
千兆宽带最高速率为1024Mbps,也就是说,如果下载一部2GB的高清电影,最快只需16秒。随着千兆宽带的日益普及,智能家居、家庭安防、家庭VR/AR体验等等都有了超高“网速”的支持。
2017年
这一年: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
这一年:上海光纤覆盖率超99%
国产大飞机C919在历经10年后终于破茧化蝶,实现了国产客机领域的突破;20年之后,上海宽带将继续演奏下一曲华美乐章。
2017年,上海电信投资超过30亿元深入建设“千兆宽带”网络工程,年内将完成超过5000个小区的“千兆宽带”接入。
同时,如果网龄满10年,可以向上海电信申请直接升速至200M。截至目前,上海电信家庭用户平均接入速率已达71.7兆,年底前平均速率将达百兆。上海正大踏步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千兆宽带全覆盖的城市,一举确立“百兆起步、千兆主流”的“城市新光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