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本报4版刊登了崇明局员工范凯华的一张照片,主题为《来不及买礼服的新郎》,照片上的范凯华正在街头营销,两天后他就要做新郎了,而当时连结婚的礼服都没时间买。范凯华的妻子是同为崇明局的员工丁薇。
2016年1月2日,本报在“年度特别策划”中又刊登了一篇题为《来不及买礼服的新郎做爸爸了》,当时,范凯华的儿子刚刚出生半个月。
2017年7月,范凯华夫妇再次闯入我们的视线,这一回,是因为被同事戏称为“设摊侠侣”的小夫妻俩,经常带着1岁半的宝宝,出现在双休日的设摊现场。
两年的“革命友谊”
路演给范凯华和丁薇带来了种种奇遇,虽然同一年进入崇明局,但他们原本的工作并没有交集,直到他们相遇在一场场的路演中,那一年是2012年。崇明局在那一年成立了“天翼传奇”青年策划团队,这两位活跃的年轻人就成了团队的元老,从此以后,他们的人生就和路演联系在了一起。
2013年夏天,两个人的感情开始升温。
那个夏天,正值崇明局第一个手机城“麦风手机城”开幕,他俩所在的“天翼传奇”团队负责学子夏令营,开展了很多场大型路演。暑期临近尾声,他们以一场“天翼之声”决赛完美收官。当时,范凯华负责路演流程,丁薇负责宣传策划,过程相当紧张,决赛路演只有一个礼拜的准备时间,演出人员全都是崇明局自己的员工。“当时节目不够就自己上,一天的通话记录,就有100多个。”丁薇拉开记忆的闸门,一幕幕场景又出现在他们眼前。紧接着,两人又一起策划了iPhone新品的发布路演。
暑期路演结束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团队成员聚会,在一个“你画我猜”的游戏中,他俩不一般的默契已经开始显现,被同事们戏称为“默契CP”。在紧张的工作中,他俩不断发现彼此身上的闪光点。在丁薇眼中,范凯华虽然不善言辞,但是负责任、有担当。在范凯华眼中,丁薇是个细心、善良的姑娘,什么事交给她都可以放心。
经过一个夏天的磨合,一种“革命友谊”在他们心中播种、滋生。
路演比婚礼更花功夫
为了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2014年,崇明局成立了渠道中心、宽带项目组、移动项目组和营维中心。范凯华被调往崇明局总部,两个人的距离缩短到了楼上楼下,两个人走得越近,发现彼此的缘分就越深,除了同事、战友的关系,他俩原来还是高中隔壁班的同学。这一年,他俩的关系进一步升级,双双坠入了爱河。 从恋爱、订婚到结婚,两个人跟路演的缘分依旧未尽。
范凯华在2015年开始担任宽带项目组负责人,他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精三扫”;丁薇是区局渠道中心的宣传策划,她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炒店”。虽然分属不同部门不同渠道,但是他俩将“渠道协同”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谈恋爱时,虽然两个人约法三章,约会时不讨论工作,但往往两个人都会不知不觉地破坏规定。结婚后,他们常常下班后还在讨论工作,范凯华逻辑性强,擅长数据分析,他能很快搭出PPT的整体框架。丁薇做事精细,填充内容和美化PPT的工作就由她来完成。两个人搭档,事半功倍。
范凯华准备小区宽带广告时,丁薇会帮着一起设计,还会主动揽下现场宣传布置的全部工作。周末到营业厅支撑炒店时,范凯华担心交通不便,就默默地当起了夫人的“司机”。于是,不管是宽带项目组的精三扫,还是实体渠道部的炒店,都能看到小两口的跨界合作,同事都戏称他俩为“设摊侠侣”。
带着“少侠”去设摊
范凯华说,2015年是他的人生跨越年,生活上完成了结婚、生子两件大事,工作上又挑起了宽带项目组的大梁。2015年底,他们的宝宝出生了,摆在这对电信双职工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周末谁带娃”。
周末、节假日是他俩最忙的时候,基本不可能同时在家,家里老人就承担起了365天全年无休的带娃工作。对于宝宝来说,陪伴缺位,对于老人来说,没有了退休的悠闲时光,他俩感到十分愧疚。
对丁薇这位职场妈妈来说,更是无奈与无助。周末跟着范凯华去小区扫楼,丁薇一看到人家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玩耍,心里就会泛起一丝涟漪,难过久久不能散去。一到暑假带学生团队秋促,丁薇就常常很晚下班回家,有一天她9点多回到家,看到宝宝硬撑着不睡觉,非得等到妈妈喂完奶才睡觉,她一边安抚宝宝,一边就湿了眼眶。
无奈之下,“设摊侠侣”决定带着他们的“少侠”一起去路演,巡店、扫楼都抱着宝宝,倒是成了路演现场的一个焦点。店员们常常在路演间隙逗逗娃,一来二去,宝宝都不认生了,在路演现场玩得很欢脱。曾有同事打趣他俩说:“要是在战争年代,你们上前线了,孩子就该寄养在老乡家里咯!”
即便带上宝宝去设摊,辛苦要加倍,但范凯华和丁薇还是努力平衡着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