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主题是探讨取消漫游费对运营商是否会有实质性影响。这篇文章的结论是,取消漫游费,事实上对运营商不会伤筋动骨。信灵君同意此观点,取消漫游费,意味着运营商的收入直接少了一块,但是现在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语音收入已经不是运营商收入最主要的来源,而且移动电话的去话量这些年一直在下降,话音收入的比重也随之不断下降。运营商可以依靠流量收入的增长和新兴业务的增长带抵消语音收入下滑、漫游费收入取消带来的不利影响。
不过这篇文章有个观点信灵君是坚决不同意,文中称本地流量替代漫游费成为新的壁垒。而且文中还称,“一个套餐含有xxxM的全国流量,xG的本省流量。这样就可以保证各地的套餐话费不流动到异地。在这种政策下,运营商依然可以按照各地的消费水平来制订套餐。消费者在各地依然面对的垄断的政策。资费依然不会降得太低。”
相信这篇文章能“打动”一些用户,引起一些人的“共鸣”,继续让他们指责运营商“不厚道”,是在“耍滑头”,是在“欺骗用户”。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掰一掰,就会发现这篇文章错误百出,或者说文章作者要么不懂通信,要么“带着有色眼镜”。
首先,对于“取消长途费、漫游费,并不会立竿见影的降低用户的资费,只是资费从话费变成了流量费”的论调,看似有理、实则不然。的确,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取消长途费、漫游费,并不会降低他们的资费,原因不是因为运营商将话费替换成流量费的名目来继续收取,而是因为,大部分用户现在所使用的套餐早已经取消了长途费、漫游费。实际上,从3G时代开始运营商就逐步开始推长市漫通话一体的套餐,对于长途通话和漫游通话需求比较大的用户,绝大部分都已经使用了这类套餐。对于这些用户来说,现在政策要求取消长途和漫游费,对他们没有影响。目前,少部分仍在使用包含长途和漫游费的套餐用户,他们其实对长途、漫游通话的需求并不是特别大,试想,如果你是一位经常要漫游或者要打长途电话的用户,你会不会将自己的套餐换成已经取消了长途和漫游费的套餐,除非自己的钱多烧得慌。对于这部分用户来说,话务量不大,产生的长途、漫游费用自然也不高,现在这部分费用取消,对他们是有利的,但是也不会让他们的费用有大幅度下降。
其次,“如今本地流量已经替代了长途话费、漫游费,成为新的壁垒。”“在这种政策下,运营商依然可以按照各地的消费水平来制订套餐。消费者在各地依然面对的垄断的政策。资费依然不会降得太低”的论调,也很荒谬。
信灵君昨天和一位业内专家交流,很同意对方的观点:本地流量更多的是一种运营商让利行为。诸位可以查查三家运营商刚开始推3G业务时的套餐,那时候,套餐内包含的都是国内流量,没有本地流量这一说法(不过说真的,那时候的流量费真贵)。
不过,国内各地的市场环境相差很大、消费水平也相差很大,如果只用全国流量资费来“一刀切”,并不利于运营商在当地市场的竞争,也不利于用户享受竞争带来的优惠。所以,运营商都在通过本地流量包、日租卡、闲时流量等形式来进行市场调剂。这恰恰是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而非是“垄断”。流量资费的关键问题不是本地、全国的区分,而是全国流量资费也应逐步下降。
再者,对于文章中所称的“即使你没有移动互联网需求,不需要多少流量,你每个月交给运营商的底数依然再增加,运营商的效益也在提升。”信灵君(微信号:tx_kbz)更觉荒唐。不知道文章作者是不是知道运营商现在也推出了个人定制4G套餐,比如中国电信,用户每个月可以根据自己的通信消费情况,来定制适合自己的套餐,如果自己不需要流量,那么就不选,套餐内只包含语音和短信,每个月的费用自然就不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