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信正在全力推进千兆宽带规模商用,今年底将建成269个千兆小区,2018年实现千兆宽带全市覆盖,力争在全球各大都市中率先实现“万兆入小区、千兆进家庭”。
向“千兆宽带第一城”目标迈进,这是上海电信在家庭宽带市场的领先之举。领先,是因为公司以前瞻性引领宽带发展,找准了路子,攻克难关,因而率先走上千兆宽带规模商用之路。
起步早,选对技术路线布局
熟悉棋道的人都知道,高手们在下棋时总是会“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牢牢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其实做事情也是这样,在宽带业务发展上,公司就体现出“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的前瞻性。
超宽带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上海电信走在潮流前头。去年5·17世界电信日当天,公司在浦东国信世纪海景小区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对称型10G-EPON技术的千兆宽带示范点;今年初,公司又在浦西温莎豪园小区实现千兆宽带落地。经历了前期的准备,今年10月公司正式启动千兆宽带规模化发展计划,将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建成“千兆宽带第一城”。
立于潮头,是因为上海电信选择了最佳技术路线,练好内功。光纤主要有两种接入网技术,EPON和GPON,上海电信选择了EPON。其实,很多国内外运营商都在用GPON,而且厂商们也在“鼓动”电信用GPON。GPON虽有自己的优点,但是相比EPON,它的产业成熟度落后。排除外部的干扰和“诱惑”,公司坚定地选择走EPON路线,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下一代宽带接入技术——10G-EPON。经过两三年对10G-EPON技术的研究和试验,验证了局端和终端设备的平滑升级割接方案的可行性,并打通业务开通、终端运维流程,为现在千兆宽带规模商用夯实基础。
现在来看,10G-EPON是最成熟、最先进的千兆宽带接入技术,是推动千兆宽带规模发展的最佳路线。现在其他一些运营商虽然在高喊千兆宽带来了,但他们只是小范围试点,并不具备规模商用的条件。
思路开,顶层设计推进可持续发展
从EPON到10G-EPON,千兆宽带建设虽然可以平滑演进,但是其中的实施难度和复杂程度不容小觑。为了推进宽带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技术专家们从顶层设计入手,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千兆宽带建设涉及到的不仅是接入网,还有城域网。城域网的能力如果不提升,会限制接入网能力的发挥。公司对城域网架构动起大“手术”,将原先面向服务大客户专线的业务路由器和服务居民宽带上网的宽带接入服务器融合,使得城域网络扁平化,网络更简化有利于降低建设、扩容和运营成本。
为了推进千兆宽带规模商用,公司将城域网汇聚交换机升级成万兆交换机。如果交换机的数据交换能力不强,会造成瓶颈,使用万兆交换机后,能更好满足家庭高带宽业务。在局端设备上,公司也创新性应用了大容量、智能化设备。在这过程中,很多事情都相当繁琐、复杂,比如不同厂商生产的局端设备,原先在EPON时代,它们之间是互通的,但是升级到10G-EPON后,这些设备之间的互通性如何就需要经过大量的测试。
扎实干,每天割接六七个千兆小区
千兆宽带的覆盖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割接工作,对照千兆小区覆盖的目标数量,割接工作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割接并非简单的一拆一接,它涉及到割接前、割接中、割接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大意不得。比如在割接前阶段,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清理完成在途单。所谓在途单,是指还没有处理完成的用户订单,比如即将对某小区进行千兆宽带割接,但是小区内有用户提交了宽带移机订单,那么这个订单需要在割接前处理完成。这个时候需要及时和用户沟通,看能不能提前让施工人员上门。
进入割接中阶段,虽然都是在半夜或凌晨时分进行,但难免还是会影响到一部分上网用户。公司会提前通过各种途径通知用户,并且要在实际割接过程中将断网时间降至最低值,一般不会超过3分钟,很多时候1分钟就搞定。完成割接后,后续还要观察用户家中的网络情况,如果有新的问题发生要及时解决。
而且,割接不是天天都能进行的,一般来说,周末不能割接,月末也不能割接,因为这都是用户上网办业务的高峰期。现在离年底还有两个月时间,但真正能割接的天数大概只有30天。这样算下来,对照年底要覆盖269个小区的目标,平均每天要割接六七个小区,任务量相当大,大家也都很拼。【摘自上海电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