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以来,浦东、浦西相继封控,上海的大部分地区依然处于静态管理中。这些日子中,上海电信有一大批员工,始终奋战在第一线,在方舱医院的建设、通信机房的值守、紧急任务的出动、日常通信的保障中,都流淌着电信员工奋斗拼搏的汗水。
●为了保障这些一线员工能够全身心投入战疫,还有一批后方的“战士”,竭尽全力地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只要不放手,距离只能让手牵得更紧。”一位后勤保障人员的微信签名,道出了上海电信大家庭的力量与温暖。
每一天,开着车穿梭在这个城市
连线者:刘君(信息网络部)
上海依旧在“静默”,但上海电信机房里的灯始终在不停闪动,机房值班人员凝神聚力,保障这个城市不间断的通信。
机房值班人员需要防疫物资、需要换岗、需要调配设备,为此,上海电信信息网络部的两位司机不间断地穿梭在这个城市中,做了20年司机的刘君就是其中之一。从3月29日至今,刘君一天也没休息过,每天行车公里数至少200公里,有时甚至要超过400公里,开完了一箱油,最多的时候一天在车上将近16个小时。
最忙的一天:16小时,行驶在街头
刘君不会提前知道自己会出现在上海的哪个地方,“一般每天早上,我才会知道当天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哪里,调度人员会把路线安排好,分配给我和另外一位司机,尽量不绕远路。”刘君告诉《上海电信》报记者。
4月6日是刘君印象中最忙的一天。那天早上7点多,刘君接到电话,让他从彭浦的家出发前往浦东康桥接一个员工去信息园区机房,再去惠南镇接员工前往外高桥的一个机房。信息网络部机房有的有食堂,有的没有食堂,为了让没有食堂的机房员工尽量少吃速食,刘君经常变身“外卖小哥”送饭。那天,从外高桥送完员工后,刘君又回到信息园区购买了20份饭,第一时间送到浦东的5个机房。为了让大家吃到温热的饭,一路上,刘君都在赶时间,好在封控中的上海畅通无阻。送完最后一个点,时间已经到了下午2点,此时,刘君自己却只吃了几口自带的干粮,做了核酸,就赶回四川北路信息网络部待命。没歇一会,刘君又接到送一位横浜桥机房的员工回家的任务。
下午4点多,刘君再次回到四川北路,一个小时之后,他接到一项紧急任务,马上赶往闵行,把一份重要文件送过去。那天,从闵行回到家已经晚上7点了。原以为当天的任务结束了,但半个小时之后,刘君的电话再次响起,信息园区有两台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更换内存条,必须马上去浦东曹路领取新的内存条送到信息园区。正在吃晚饭的刘君立即放下碗筷,他的车停在走路约20分钟的北区电信局平顺分局,“现在是特殊阶段,车停在小区有出不去的风险,所以停在了平顺分局。”那天,领完内存条送到信息园区再回家,已经接近半夜12点了。
“信息网络部的通信机房在上海有三四十个点,如今,最大的机房有近三十人,小机房有两三个人,两位司机每天都要跑机房送各种物资,最多时一天要跑七八个,而且很多都在郊区。”信息网络部督导兼办公室主任虞冬明告诉《上海电信》报记者。
最远的一天:440公里,开完一箱油
除了保证好机房人员所需物资的运送,有临时紧急任务,信息网络部倾力协调,司机们则在车轮滚滚中紧急出发,经常是踏着晨光出发,披着星光归来。
4月4日早上6点不到,刘君就接到电话,一家在浙江的为电信提供服务器的厂商缺配件,配件在外高桥,因为封控,厂商的车无法入沪,紧急向信息网络部求助。信息网络部在确定驾驶员符合出省的要求后,和厂商确定路线,把汇合点定在一个双方都能到达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刘君接到任务后,立即赶到四川北路换了一辆车,进行开长途前的维护。中午时分,到达外高桥,等装好货再出发时已经是下午3点了。虽然路况很好,但让刘君没想到的是,几乎每个高速服务区都关掉了,不过当时刘君一心想的是尽快赶到汇合点,3个小时后,刘君和厂商车辆顺利汇合。返沪的路上,刘君稍稍轻松了一些,但因为高速服务区都关闭,他一路上不敢喝水,直到晚上10点回到单位才喝了口水。“就是这一天,我开了440公里,几乎开完了一箱油。”刘君说。
机房值班人员长时间驻扎机房,当身体抱恙时,也需要司机师傅及时送去药物。一位在信息园区机房的员工突然身体不舒服,当时正在跑其他地方的刘君接到任务后,立即调转车头开往大柏树这位员工的家中拿药,又赶往信息园区。等他到信息园区时,这位员工已经由其他同事陪着在门口等待,吃完药,确认这位员工有所好转后,刘君再把他送回了家。
此时此刻,司机就像一条血脉,形成了“守沪”力量中一条不可或缺的重要枢纽。
与一线的手“牵得更紧”
连线者:仇和城(浦东电信局)
“只要不放手,距离只能让手牵得更紧。”这是浦东电信局办公室仇和城的微信签名,抗疫之战启动以来,他牢牢抓紧物资供应链,“从不放手”,保障浦东电信局基础生活物资供应。虽然自己已经连续居家隔离“满月”,但他通过自己的不间断远程物资调配,让后端支撑和一线团队之间的“手牵得更紧”。
浦东不眠夜
“还好这次浦东电信局的布局提前了一步。”仇和城告诉《上海电信》报记者,随着网格化封控规模的逐渐扩大,浦东电信局在3月中旬就逐步开始了屯兵点建设,为一些关键岗位员工驻扎在局站等办公场所创造条件。仇和城与另一位同事搭档,他主要负责日常生活物资采购供应,另一位同事专注防疫相关物资保障。由于并不知道封控管理可能持续的时间,首批生活物资以行军床、被褥、方便面等为主。
即便有所准备,当3月27日晚浦东大规模封控消息发布之后,仇和城和负责现场采购的司机师傅还是一起熬过了一个不眠夜。
“浦东电信局为物资供应工作办理了一张‘通行证’。”仇和城说,就是凭着这张通行证,当晚10点,司机驾着载重2吨的卡车直奔浦西指定采购点,紧急抢购了一大批方便面、行军床、被子、毛巾以及防护服、护目镜、手套、脚套、消毒液等急需的物资。
正当卡车疾驰在浦西、浦东空旷的公路上时,浦东电信局当晚也正在召开紧急会议,将辖区划分为四大区,统筹调度安排。于是,刚刚装满物资的货车,重新锁定导航目的地,直奔四大区屯兵点疾驰而去。那一晚,当货车送完最后一车货,回到浦东孙桥屯兵点休息时,已是清晨5点多,上海的第一抹晨光已经洒向大地。
就怕对不住一线兄弟
随着浦东封控正式开始,仇和城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在浦东电信局各屯兵点,共有超过200人的团队,仇和城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他们的吃饭问题托底。
“从3月中旬开始,不少一线员工一直住在屯兵点,如果一直吃方便面怎么行!”仇和城开始利用各种渠道寻找物资供应商,找朋友、同事、团长……他想尽了办法,终于在3月底搞定了盒马鲜生、大润发等几个浦东的商场供应网点。
“记得有一天凌晨1点多才对接上盒马店长。”仇和城回忆,在说明浦东电信局的需求之后,对方非常支持,愿意定期提供物资,虽然目前可以供给的食物还很有限,但水饺、挂面、卤蛋、榨菜、火腿肠、汤包、自热锅等,总算可以让辛苦奋战一线的同事稍微换换口味。
有时,方舱通信建设团队需要早餐,仇和城就专门派车,早晨4点多发车,赶往距离很远的施工现场,为一线团队送上八宝饭、蛋糕、饼干等早餐。对他来说,浦东电信局的每一支团队都是他的支撑对象,例如被意外封控的屯兵点,又或是专门前往在用、在建方舱医院施工的“敢死队”,每一支团队都需要关怀,为了保证营养,牛奶、新鲜鸡蛋、泡腾片等也被送至部分屯兵点。
这些天来,每天仇和城都会与浦东电信局各大区负责人核对物资供应情况,并定时补充所需,所有物资开销都由他个人暂时垫资。虽然近些天来,盒马鲜生等商超也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封控,但仇和城觉得对他来说,“寻找供应商、保证物资供应都是我应该做的本职工作,我担心的是我们一线保障工作还做得不够好,比如最近天气渐渐热了,要增加矿泉水等供应。绝大数多屯兵点都没有条件洗澡,奋战在一线的同事们的条件仍是非常艰苦的。这才是让我诚惶诚恐的事情。”
让保障队员,每次出发都有足够“储粮”
连线者:干哲栋(应急通信局)
当应急保障队员风风火火冲上第一线的时候,是什么给了他们冲锋一线的勇气?当然是大后方能提供充足的弹药。
特殊时期,需要特殊的保障。为了能即刻响应每一次通信保障任务,应急通信局在邯郸路总部、刘行基地和莘庄卫星地球站分别设置了3个屯兵点,而在3月28日浦东封控前,又临时在位于浦东的中国电信信息园区设置了一个屯兵点,保证浦江两岸都有驻守的应急保障人员和车辆。
作为“大后方”的应急通信局时刻为一线保障人员提供充足的物资,确保他们及时出动、平安归来。“4个屯兵点少则五六个人,多则十个人,一直驻守在屯兵点,24小时待命。”主要负责物资调配、信息统计的应急局办公室主任助理干哲栋告诉《上海电信》报记者。
物资调配、信息统计看似简单,实则繁琐。从3月31日起,干哲栋就在邯郸路总部驻扎下了,每天早晚是他最忙的时候。早上要统计所有员工所住小区和楼栋的信息,如果有员工所住小区出现新的情况,都要进行电话沟通,这些信息最后呈现在一张表格上,但此前却是一个非常细致的统计过程。“3月底到4月初是最忙的时候,浦东浦西相继封控,经常有员工小区出现突发情况,信息要及时更新。不少员工还想了解防疫政策,有时一天要打100多个电话。”
这段时间以来,应急通信局经常在晚上接到保障任务,在应急保障队员们出动前,干哲栋也不会闲着,如果是邯郸路的应急保障队员出发,驻守在邯郸路的他一定会在现场检查队员们的防疫物资带齐了没,等保障队员归来,即使是凌晨,他也会立即检查防疫物资还剩下多少,及时补上。对于在刘行、莘庄和浦东的保障队员,每次出发前,干哲栋也会打电话问一下物资情况,确保即将出发的保障队员“储粮”足够。
防疫物资够吗?这是经常盘旋在干哲栋脑子里的问题,好在通过上海电信工会、应急通信局领导等多方协调,保证了应急保障队员有足够的防疫物资。“我经常要盘一下手头的防疫物资,一般三分之一物资留存以便急用,剩余的三分之二会根据每个屯兵点的人数分下去,每一次应急保障人员出发时马上就能拿到足够的物资。”干哲栋说。
和应急保障人员一样,干哲栋从3月底开始住在单位直到现在,让他感受最深的是,随着封控时间的不断延长,防疫物资紧张的问题也在突显,但是,一定要竭尽全力保证应急保障队员的衣食住行。
干哲栋经常会与应急保障队员联系,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需求。此前,应急保障队员黄辉完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保障后,便马不停蹄地投身于上海核酸检测通信保障任务中,现在又驻扎在信息园区屯兵点,连续作战的黄辉身体出现不适,干哲栋马上和应急通信局领导联系,购买了药品,通过应急保障车辆调度设备时,把药带过去。
这段时间,应急通信局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物资供应,方便面、速食品、常用药品、水果等都会及时送到各个屯兵点。由于目前上海交通还在管控中,要配送防疫物资、生活物资等只能依靠应急保障车辆调度时送到各个屯兵点。“应急保障队员冒着风险在一线战斗,我们作为大后方做好各种保障,这样才能保持一线的战斗力。”干哲栋说。
应对好每一个“变数”
连线者:王浩(移动互联网部)
这些天来,王浩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
如今,上海电信移动互联网部有35名员工仍在岗位值守,这些值守人员的后勤保障就成为移动互联网部工会副主席王浩的主要任务之一,车辆调度、筹备物资……数不清的事情迎面而来,他并不慌张,反而感觉十分“充实”。
4月11日下午2点多,《上海电信》报记者采访王浩时,谈话不到半小时,王浩的手机便响了好几次,其中一通电话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太好了,这几天在忙的事情终于定下来了。”挂断这个电话,王浩说话的声音也变得轻快起来。这些天来,他一直在着手解决值守员工的一个重要“生活问题”——洗澡。
自浦西4月1日进入封控以来,移动互联网部的35位值守员工始终坚守在岗位一线,他们分散在横浜桥、武胜路、江苏路、七宝、真如等不同地方的机房里。为防止被封控在家,他们都在3月31日到岗,此后便一直没离开过。
这些天来,气温逐渐上升,而单位又没有地方可以洗澡。员工的这一困扰引起了移动互联网部领导的重视,王浩及同事们决定,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联系一家酒店,让值守员工可以去轮流洗澡。
“我们员工这些天来太辛苦了。”王浩说,虽然单位为他们配备了睡袋、行军床等设备,但休息效果总不如在家里,所以他们想方设法为一线的同事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条件。
刚刚那通电话便来自虹口区的一家酒店。
事情终于尘埃落定。要知道,仅仅找到合适的酒店,就让王浩和同事连续忙碌了两天,王浩便打过几十通电话,留下足足三页通话记录。疫情时期,大部分酒店要么封闭,要么被用作隔离酒店,能选择的酒店非常少。终于,他联系到一家酒店,对方告诉他,仍有空余房间,但不会持续太久,几番协商,他终于成功“拿下”4间房。
在值守员工的后勤保障上,这样“曲折”的事情还不止一起。
4月5日,浦西封控继续,原本为值守员工准备的物资只够支撑一个星期时间,王浩及同事连忙着手准备物资,商店基本已关门,他们最终在松江找到一家尚能跨区配送的公司提供方便食品。
但一直吃泡面、自嗨锅无法保证员工的健康。在移动互联网部副总经理、工会主席蔡春荣多方协调下,联系到信息园区食堂每天能够提供25份盒饭,后来,辗转又联系到一家专门提供盒饭供应的公司,解决了剩下的10份盒饭。员工终于每天能吃上一份热腾腾的饭菜。
“疫情之下,供应链上的事情太多太杂,也有太多变数。”王浩说,他们每天都在面对不确定性,但做好每位值守员工的后勤保障,既是自己和同事们的责任,也是他心目中“电信精神”的体现。
“我们上海电信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王浩说,虽然自己不在值守岗位的一线,但这些日子以来后勤保障工作的忙碌,让他感觉自己切切实实地在为员工做实事,并因此感到由衷的开心。
编辑/高微 潘少颖